可以這樣說,如果大秦沒有呂不韋,只怕想要東出一統六國,至少還要推遲十幾甚至幾十年。
呂不韋
嬴柱
我們可以看看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這里面講述的故事每一個都充滿深意,直到兩千多年后的現在,我們也受益匪淺。
這說明此人看人待物的三觀最起碼是比較正確的,他也更比嫪毐更清醒,知道自己權利再大也無法取代秦王。
可人無完人,呂不韋再厲害,還是無法逃脫權利的誘惑。
其實,如果沒有這件事,他還是會把手中的權利還給秦王政的。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他大概只想著晚一點、再晚一點,再等等,這才會導致他在攝政后期,大秦朝堂上的混亂。
但總體上,他在位期間,還是讓大秦越來越強盛。
瑕不掩瑜,正是如此。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嫪毐的叛亂被平定后,雖然呂不韋辭去了丞相之位,還被關了起來。但是很快,秦王政就將他釋放了。讓他回自己的屬地洛陽,在那里頤養天年。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于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面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并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后,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后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后,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后,呂不韋便自殺了。
于是,多少年后,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么說的呢
史記歲馀,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