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攻下郢州后,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往東,攻取隨州,一路由他親率沿漢水北上,直取襄陽。
駐守在襄陽的偽齊大將軍李成,聞聽岳飛親自率軍來攻,竟然棄城而去,倉皇引軍北遁。
岳飛之名,令敵軍膽寒如斯!
之后,岳飛率軍一路北上,先后收復了隨州、知州、鄧州、唐州和信陽軍等六郡之地。
部署好六郡防務之后,并向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呈上了一封戰報奏疏,岳飛方率軍凱旋鄂州。
……
宋高宗趙構高坐在垂拱殿的大殿之上,手里拿著岳飛的捷報奏疏,看了一遍又一遍,臉上卻是無半點喜悅之意。
這處位居臨安府鳳凰山東麓的皇宮,是紹興二年(1132年)決定以臨安府為“行在”之后,在原有北宋臨安府府治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稱之為“大內”。
整座宮室相對于汴京皇宮來說,簡陋了不少,宋高宗趙構認為,“汴京之制侈而不可為訓”,因此并沒有大肆修葺。
只是,讓趙構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駕崩之后,他的子孫后代因偏安日久,日漸耽于歌舞升平的生活,遂不斷修葺、增建宮室,最后竟比汴京皇宮還要奢闊三分!
當然,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現在的他正對著岳飛的捷報奏疏發呆。
南宋小朝廷建立之初,憂患重重,風雨飄搖。
內地有洞庭湖楊幺的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江淮賊李成、江西曹成等,擁兵剽掠;嶺南還有虔州、吉州的地方叛亂;北方則是偽齊國主劉豫引金兵南下,深入江南,欲滅南宋而后快。
飽受戰亂、顛沛流離之苦的宋高宗,此刻只能將安定寄托在岳飛、韓世忠和吳玠等武將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攘外安內,讓他安安穩穩地坐在皇位之上。
在骨子里,他就不希望連年戰亂不休。
與金國和談不好嗎?哪怕年年歲貢、割地賠款,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啊。
打打殺殺有什么好的?
大家沒事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練一練書法,這日子多舒服啊!
然而,趙構雖然滿心愿意向金國求和,但金國方面卻絲毫不理會,依舊率大軍不斷南侵。
這也讓趙構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想要談判,那也必須得展示展示自己的拳頭,以戰求和!
有實力,才有資格開啟談判;沒實力,只能被人吞得連骨頭都不剩!
也正是因為此,趙構才開始逐漸倚重岳飛、韓世忠等一幫在朝中主戰的武將們。
但顯示顯示肌肉就可以了,決不能惹惱了金國人,影響了求和!
因此,在當初岳飛請戰之時,趙構便命岳飛只準收復六郡,不得越界用兵,“追奔之際,慎無出李橫所守舊界,卻致引惹,有誤大計。雖立奇功,義加爾罰”。
意思很明白了吧?
你要是誤了朝廷以戰求和的大計,就算你立了奇功,也會懲罰你的!
想到這里,趙構忽然晃過神來。
他緩緩攤開一張宣紙,拿起一旁的狼毫筆,輕蘸了一下墨汁,微微一思忖,便落筆成書:
“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
寫完之后,趙構又細細地重頭看了一遍,見沒什么紕漏,這才在手敕的落款處,蓋上了“御前之寶”的大印。
隨后,他又將手敕用火漆封好,隨手放在了一邊,又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