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類別的文物,實際上涉及到知識并不只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歷史、文化、社會形態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這也就要求了文物修復師必須博學,否則的話,連一件文物的基本情況都說不清楚,別人怎么可能相信你能將它修復好?
就好比華夏國家博物館里珍藏的那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劍,它出土時劍身彎曲成近似九十度,如果文物修復師不懂歷史,不知道這件青銅劍文物,實際上涉及到當時的一種葬俗叫“毀器葬”,沒準就直接將彎曲的青銅劍給掰直了。
這要是真掰直了,這件西周青銅劍本身所附帶的文物信息,就完全被破壞殆盡了。
話說遠了。
言歸正傳,文物修復師等級考核的第二部分,自然是實際操作。
當然,這一部分不可能讓前來參加考核的修復師現場修復一件殘損的青銅器。要知道,不管是古陶瓷、古書畫還是青銅器,每一個類別的殘損文物,真正要修復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搞定的。
如果這件文物殘損得嚴重一點,水平不怎么夠的修復師真要修復起來,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修復得完的。
哪個修復師參加等級考核,會在考場里耗上一兩個月的?
就算修復師本人吃得消,那些負責考核的專家們也吃不消啊。
他們又不是沒有別的工作要做,他們也很忙的。
因此,這第二部分考核的實際操作環節里,通常由考官指定某一項技藝,讓參加考核的修復師現場完成,然后再由幾位考官分別點評,只要超過三分之二的考官認可了,那考核就算通過了。
在古書畫修復師等級考核中,一般都是考核揭裱,這也是古書畫修復中,除了接筆之外,最難的一項工藝。
而在青銅器修復等級考核中,考核錫焊和粘接工藝也是比較常見的,青銅器修復可不只是焊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即便是同一件青銅器,有些地方適合用焊接,有些地方則只能用粘接,這就需要修復師具有很強的判斷力。
當然,不同的考核有不同的要求,這就要看運氣了,要是碰到一個不那么好打交道的考官,非要你給殘缺的青銅器現場補配底板,估計大部分青銅器修復師都會哭出來。
這,太難了!
西江省文物局二樓的青銅器修復室內,向南正在面臨第一部分的專業知識考核。
“考核現在開始!”
馬老專家說完之后,邊上的何老專家便一臉嚴肅地說道:
“大家都知道,歷代青銅器,大致可以分為禮樂器、度量衡、錢幣、符璽、服御器、古兵這六種。其中,禮樂器又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又可以分為食器、酒器和水器三小類。”
“在食器當中,鼎、鬲([lì])、甗([yǎn])這三樣屬于彝器中較常見的炊器,那么,我想問的是,豆是什么器?它出現在什么年代?什么又是假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