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專家一開口,向南就知道,這個問題肯定不會那么簡單。
從一般的提問思路上來看,越是大而化之的開題,到最后問題的出現,絕大部分都是很刁鉆的。
只是,當何老專家的問題提出來后,向南原本一臉淡然的表情,居然有點微微動容。
“這個問題不是很難啊,向專家怎么感覺好像不知道?”
“這有什么奇怪的?我們這些人從事青銅器修復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當然覺得這問題不難,可聽說向專家學習青銅器修復才不過半年時間,不知道什么是豆也很正常吧?”
“嗯,修復技術容易提高,但專業知識的積累可是急不來的,尤其是青銅器的文物歷史,太龐雜了。”
“……”
原本待在門外的那些青銅器修復師們,此時已經進了修復室,在墻角處旁觀向南參加考核,此刻見到專業知識考核的第一個問題就讓向南變了臉色,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不少人心里面隱隱地還有些擔憂。
向南不會通不過考核吧?
牛局長對向南不太熟悉,此刻也是饒有興趣地看著他,想看看他怎么處理這個難題。
另外一邊坐著的顏文聰倒是一臉淡定,他可不相信向南會那么容易被難倒,和向南雖然接觸得時間不長,但他對向南卻是很了解的。
要知道,向南當初在荊楚協助修復保養古墓群出土文物時,連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壁畫臨摹都能做到讓幾位壁畫修復專家都震撼的地步,這文物修復界里,還有幾人能難得倒他的?
“就這個問題?”
向南在聽到何老專家的提出來的問題后,腦子里第一時間就冒出了這個念頭,他之所以變了臉色,不是因為這個問題太難了,而是因為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沒錯,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說這個問題簡單,倒不是向南托大,因為,“豆”這個玩意兒,可不只是有青銅器“豆”,還有陶瓷“豆”呢。
遠的不說,在向南最為熟悉的金陵博物院里,就有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瓷器,名叫“魚龍變化紋瓷豆”。
這件魚龍變化紋瓷豆,造型猶如高腳盤,上面裝飾有“魚龍變化紋”青花,這是傳統的吉祥圖案,整件瓷豆的器形和紋飾都十分精美。
除了瓷豆,實際上在歷史更早的西周時期,還有陶豆。
陶豆在金陵博物院的展館里也有。
身為古陶瓷國家級專家,向南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更何況,他要了解瓷豆,就必須追根溯源地了解“豆”這種器具的歷史,早就已經對“豆”的前世今生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什么是豆?
豆指的可不是咱們如今吃的各種豆子,它源于新石器時代的同名陶器,出現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