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湖水縈繞、假山嶙峋、廳臺樓榭、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向南在門口處買了門票,隨著人群走進了園子里,他進去的時候運氣還算不錯,正好跟在一個來自北方的旅行團后面。
這旅行團請了一個年輕的女講解員,從進門開始后,這位女講解員就開始聲情并茂地解說了起來:
“各位游客大家下午好,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的拙政園了,它和京城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姑蘇留園一起并稱為華夏四大名園。有人說,拙政園和文學巨著《紅樓夢》里的大觀園極為相似,這話究竟對不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拙政園,親身感受一下這座‘園林之母’的美吧。”
“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當時的御史王獻臣因為官場失意,罷官還鄉后,在大弘寺原址上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后,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給了徐家三少。從此以后,拙政園屢易其主,歷經滄桑。”
向南一邊跟在旅行團的后邊聽著,一邊往前走去,一進園林,只見里面假山奇石、綠樹成蔭、流水潺潺,古樸的土木建筑,在高大的樹蔭下“猶抱琵琶半遮面”,頗有一番意境。
“各位游客,現在從園門進去就是拙政園的東花園了。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這‘蘭雪’二字,出自詩仙李白的‘春風灑蘭雪’的詩句,有著清香高潔、超凡脫俗的意思。廳堂面寬三間,在中間的屏門之上,有一幅漆雕畫,這就是拙政園的全景圖了……”
這位女解說員口才不錯,再加上略帶著點吳儂軟語口音的普通話,聽起來軟軟糯糯的,很是舒服。
向南隨著她的解說,目光依次看下去,仿佛看到了400多年的拙政園,漸漸地變得鮮活了起來……
……
明代正德二年(1507年)春,蘇州府運河上,大船小船穿梭不斷,一船船從各位運來的貨物停靠在胥門碼頭上,穿著一身短打的力工們,正賣力地將各種貨物從船上卸下來。
而另一邊,一艘艘滿載著本地特產的船只,也紛紛從碼頭上緩緩駛離,運往大明各地。
碼頭上,人來人往,熱鬧喧天,一派繁華的景象。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眾多的船只之中,一條不怎么起眼的烏篷船由北邊靜悄悄地朝著這邊駛來,很快就停靠在了碼頭上。
烏篷船停穩之后,一位四十余歲、眉宇之間帶著些陰郁的中年男子,從船上走了下來,他打量了一下碼頭上的繁華與熱鬧,很快就移開了目光。
“敬止兄,多年不見,別來無恙?”
就在這時,一位身材瘦削,年紀與這中年男子相仿的書生匆匆趕了上來,一臉驚喜地笑道,“敬止兄,小弟來遲了,真是罪過罪過。”
“徵明老弟,一別數年,你也老了啊!”
這中年男子看到瘦削書生后,原本陰郁的臉上終于泛出了一絲笑容。
這讓跟著他一起下船的幾個半大小子,也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氣,老爹這一路來郁郁寡歡,沉默不語,著實讓人心驚膽戰,生怕一個不慎,自己就成了老爹的出氣筒,要真是那樣,自己可就慘了。
所幸的是,他們幾兄弟終究沒有讓老爹有發飆的理由,現在見到了老爹口中常說的文徵明文世叔,這一關應該算是安然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