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最近剛剛罷官還鄉的王獻臣。
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吳縣人氏。他出身官宦世家,從小就有“神通”之名。
明弘治六年(1493年),王獻臣入京應試,進士及第后,被點為禮部行人司行人,掌管捧節奉使之事,操辦頒詔、冊封、撫諭、征聘等工作。
由于他精明能干,很得皇帝的賞識,很快就被擢升為巡察御史,可謂是官運亨通、春風得意。
殊不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這巡察御史之職,雖然讓王獻臣一時間有些春風得意,但誰也沒有想到,很快,它就給王獻臣帶來了不小的禍端。
這一年,王獻臣奉命巡察京都東安門北東廠,由于他執法無私,狠狠地得罪了東廠的太監。
東廠的太監都是一群什么貨色?那可都是仗著皇帝的寵信,無法無天之輩。
很快,王獻臣就被“報復”了。
他不僅被人誣陷了,而且連遭廷杖、獄刑之苦,最后還被謫貶到嶺南當驛丞,掌管驛站中的儀杖、車馬、迎送之事。
明正德元年(1506年),朝廷對舊臣獲罪之事予以重新核實,王獻臣得以平反昭雪,重新起用為永嘉知縣。
然而,王獻臣在官場上的起起落落,也讓他體會到了為官之不易,也終于是心灰意冷,于是,他借著給父親辦喪事的機會,徹底告別了官場。
在京城度過了最后一個冬天之后,待到第二年春江水暖,王獻臣便迫不及待地帶著家人,直接從京城租了一條小船,一路南下返回了老家蘇州府。
實際上,他王獻臣如今也才四十歲出頭,正是人生鼎盛之時,而他卻提前“退休”回家養老了,要說心里面沒有疙瘩,那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為此,他這一路走來,都是心情郁郁,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之前的仕途不順,另一方面,則是對未來的迷茫。
不過,這一切在見到文徵明之后,也算是緩解了許多。
因為,文徵明比自己更慘,他好歹也中了進士,做過了官。
可自己這位好朋友,才名滿天下,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但他連續九次參加鄉試都沒有考中,實在是太慘了。
一想到這個,王獻臣的心里頓時就不郁悶了。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
要是不開心,多想想身邊的人,比你慘的人多了去了,沒準你就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