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正在修復的,是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鳳形扁腿饕餮紋圓鼎。
這件青銅圓鼎,立耳方唇、淺腹圓底,下方有三個鳳形扁腿。扁足卷曲似鳳,婉轉飄逸,隨風舞動,極為生動形象,鳳尾斜卷成支撐,十分穩定。
青銅圓鼎的腹部裝飾有饕餮紋,器身以扉棱為中心軸呈對稱分布,三層紋飾主次分明,腹部鑄回紋襯底,凸起饕餮紋,大大的雙眼仿佛在攝人心魄。
這件青銅圓鼎的器形莊重唯美,紋飾繁而不亂。
只是頗為可惜的是,這件青銅圓鼎三足斷了兩足,器身不僅裂成了幾瓣,而且青銅器殘片似乎被重物碰撞過,有變形的痕跡。
向南將幾塊殘片略微一拼對,便發現青銅圓鼎的器身上,還殘缺了一塊,必須補配才能修復。
略一思考,向南心中有了大致的修復方案之后,這才開始對這件青銅圓鼎的殘片開始進行修復。
由于這些青銅器殘片在出土之后,便由博物院方面的修復師進行了除銹清理,向南在修復時,就可以省略掉這一步驟,因此,他直接將有變形痕跡的幾塊青銅殘片取了出來,準備采用敲打法進行矯形處理。
矯形之后,接下來就是拼對焊接了。
向南從工具箱里取出來一把小鋼銼,將斷口上的腐蝕層銼掉,露出新銅質。
在處理這一步的時候,就要很小心了,因為用小鋼銼銼掉腐蝕層并不是胡亂銼的,還需要盡可能地保留青銅器殘片斷口的原來曲線,作為焊接時掌握青銅器器形的依據,因此,通常是在青銅器斷口內外方向上偏重一方銼成一定的坡度,使得斷口接面形成一定的傾角,對接起來即可形成焊口。
向南沉下心來,一步一步地將這件青銅圓鼎完成焊接、補配、做舊等處理,逐漸將殘損的青銅器修復成型。
半天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去了。
章善吾、宋放等一幫人實際上才剛剛完成了整形,或者完成了對焊口的處理,都還沒來得及進行焊接呢,這一轉眼看到向南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的工作臺前,不時地傳出一陣陣刺鼻的錫焊味道,都感覺很驚訝。
他們可不是盧國強和杜曉榮,這兩位早就見識過向南修復文物時堪稱變態的速度,所以對這些早就見怪不怪了。
總之,不能跟向南比,跟他一比,那在座的諸位都是垃圾。
可章善吾、宋放,以及青銅器博物院的魯景民、龔學海這些人之前沒有見識過向南修復文物時的場景,因此,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難免會被向南給嚇一大跳。
“哇靠!這還是人?”
他們可從沒來沒有見過哪一個修復師能有這樣的修復速度,短短的半天時間里,不僅完成了青銅器修復的整形、焊接,甚至連補配都做完了一大半了!
要不是向南精益求精,打算用銅片補配,而且還要鏨刻紋飾的話,恐怕連補配都已經做完了。
“向專家修復文物這么追求速度,怕是修復質量不怎么樣吧?”
一位微微有些發福的中年男子忽然低聲說了一句。
他是章善吾身邊的一位資深修復師,也是來自京城故宮博物院的,在他看來,修復速度快了,自然在精細程度上會有所欠缺,修復質量肯定不如章善吾和宋放這些老專家的。
畢竟,慢工出細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