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器身逐漸成型,他對這件轉心瓶了解得也越來越多。
這一件轉心瓶,器口外撇,粗頸,溜肩,鼓腹,圈足。外瓶以粉青釉為地,器身上金彩描繪花紋,有蕉葉、如意云頭、仰覆蓮瓣、寶相花紋等。
頸部堆貼四童子為裝飾,分別身著金紅、淺綠、淡粉、天藍色的衣服。
腹部鏤空開光荷蓮紋,并裝飾以粉彩繪制。內膽白釉為地,以粉彩繪制采蓮圖為裝飾。
整件轉心瓶的造型新穎別致,工藝精湛,尤其是將貼花、鏤雕、刻花和彩繪等工藝技法集于一器,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充分體現出這類器型“新奇精巧”的特點,十分罕見。
將外瓶、內瓶和底座分別拼對粘接之后,向南果然發現外瓶鏤空處的開光荷蓮紋已經缺失了,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將鏤空部位上的紋飾給配補起來。
他將外瓶拿在手中仔細看了一會兒,有些無語地喃喃道:“看來flag不能隨便立啊,果然就碰到這種麻煩事!”
瓷器中的鏤空部位,尤其是轉心瓶鏤空部位的配補很麻煩,先要進行打樣范模,然后再對范模進行雕塑,最后再粘接到器物殘缺部位。
向南深吸了一口氣,先用臉盆取了一些開水,又在盆底鋪上紗布或毛巾以防打樣膏粘底,然后再將打樣膏放入開水中使其軟化。
等到打樣膏軟化后,他將其取出用手揉搓均勻,捏成五毫米左右片狀,按壓在這件轉心瓶另一邊鏤空部位完好的地方進行取樣,拓出所需的局部范模。
緊接著,向南又從柜子里取來AB環氧樹脂粘合劑和牙粉,按照相應的比例將兩者混合后,攪拌均勻。
由于這一次配補處理,向南最后還需要采用“塑補法”,塑補用料需要較高的硬度,因此在調制材料時,牙粉的比例就要比AB環氧樹脂粘合劑更多一些。
所謂“塑補法”,就是采用各種雕塑技法進行修補的一種方法。
等到塑補材料調制好之后,向南將塑補材料倒入事先拓出的范模內,等到塑補材料基本固化后,用熱吹風機吹軟范模,將其取下來。
取下固化后的塑補材料后,向南再用刀具和砂紙進行修整,然后再用刻刀對鏤空紋飾表面的細節進行雕刻,做到和原器物上的鏤空紋飾基本一致,然后再將其粘接到殘缺部位上。
到這一步,整個鏤空部位的配補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完成了配補工作,向南長舒了一口氣,稍稍歇了一會兒,又繼續開始對整件轉心瓶進行加固處理工作,這一步倒是不復雜,向南很快就完成了。
到了這時候,已經到了大中午了,窗外的陽光明晃晃的耀人眼睛,窗前的一盆天竺葵的葉子都被曬得蔫巴巴的,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向南正打算繼續對這件轉心瓶進行打底處理,門外就傳來了一陣輕輕的敲門聲,緊接著,安德里亞斯的聲音就傳了進來:“向先生,歇一歇吧,該吃午飯了。”
向南手上的動作一頓,緊接著點了點頭,笑道:“好,馬上就來。”
他將手里的轉心瓶放回到工作臺上,然后起身到洗手池邊洗了洗手,脫下白大褂和口罩,就出了修復室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