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向南早早地來到了公司里,一轉頭就進入了小修復室里,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現在手中正在修復的,是明末清初著名書畫收藏家、畫家項圣謨的一幅《湖山佳序圖》設色紙本立軸圖。
在明末清初名家輩出的華夏畫壇上,項圣謨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畫家,他的作品質量高、畫風獨特,其藝術技巧,在當時不亞于第一流畫家,更為突出的,是他的作品具有思想內容和時代的氣息。
項圣謨,字逸,后字孔彰,之江嘉興人,他的祖父項元汴,是明代收藏界里著名古書畫大收藏家、鑒賞家和書畫家,他所收藏的古代法書名畫,以及鼎彝玉石,甲于海內,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不說在當時,就是在后代,也無人能與之相匹敵。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項圣謨從小就把興趣投入到了書畫中,從而在繪畫創作上面,很早就顯現出了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
明末清初著名書畫鑒賞家李日華曾稱贊項圣謨的畫風,“英思神悟,超然獨得”,是“崛起之豪”。
項圣謨的畫有兩點最值得稱道,也是當時的畫家有所不及的。
第一點是強烈的政治色彩,他用畫反映民間疾苦,寄托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明王朝的忠貞。
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后,項圣謨在自己的畫作當中,就不再題寫朝代的紀年,僅用干支,并鈐蓋“江南在野臣”、“大宋南渡以來遼西郡人”等印章,來彰顯自己的志節。
第二點就是,項圣謨極其嚴謹的畫風和寫實態度。
項圣謨十分善于從生活中提取素材,他的畫作貼近現實、造型準確,嚴肅不茍,一反當時潦草粗疏,追求“逸筆草草”的畫風。
他的這種作風,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畫風,使得他的畫作在當時的畫壇上別樹一幟,為其贏得了“士氣作家俱備”的贊譽。
項圣謨的這一幅《湖山佳序圖》以細膩的筆法,全景式的構圖,描繪了典型的江南小景,近景為湖畔矮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怪石嶙峋;中景為湖畔莊園,亭中人影幢幢,樹木蔥蘢,稍遠處屋舍井然;遠景為群山起伏,煙云氤氳,山腳下林木青翠,一高塔聳立其中。
在這幅畫中,樹石、屋宇、人物及遠山高塔,周密嚴謹,栩栩如生,畫面意境明凈清雅,筆法簡潔秀逸,極富有書卷氣。
這幅《湖山佳序圖》殘損情況不算特別嚴重,大概是保存不善的緣故,畫面多處出現了紅色霉斑,客戶也是因為找了好幾位文物修復師都解決不了這古書畫中的“絕癥”,最后才找到向南這里來的。
不過對于向南而言,紅色霉斑早已經不算什么了,很早之前他就已經將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還曾就這個問題寫過論文發表在了期刊上。
因此,只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他就將這幅《湖山佳序圖》給修復完畢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這幅《湖山佳序圖》只是出現了紅色霉斑,而畫芯沒有殘損的緣故,在修復的過程中,他都不需要更換命紙,因此修復起來自然就要快得多了。
將這幅《湖山佳序圖》修復完畢后,向南便將它掛在另一邊的墻壁上,然后在洗手池旁洗干凈了手,就準備去食堂吃午飯。
剛一出門,就看到宋晴巧笑倩兮地站在前臺前面,正在和焦佳聊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