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了這么長時間?答辯進行得還順利嗎?”
一個多小時后,當向南推開答辯的門走出來時,腦袋依舊有些發暈。
等候在外邊的孫福民顯然有些等急了,一見到向南,就忙不迭地問了起來,“你的論文出問題了嗎?不應該啊,這論文盲審可是兩個A一個B,怎么可能有問題?”
“答辯還算順利,就是評委老師們的問題多了點。”
向南長舒了一口氣,朝孫福民笑了笑,說道,“不管怎么樣,答辯總算是結束了,現在就等宣布答辯決議了。”
話雖然這么說,他還是忍不住想起之前在答辯室里,那些評委們對自己發起的“問題轟炸”:
“向南同學,你這篇論文是用實證研究的方式,對文物修復技術產品化進行了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你在論文當中用了大量詳實的實驗數據來佐證,那么我想問的是,你的這些研究有哪些具體的理論可以支撐?”
“布蘭迪在《文物修復理論》中提到了修復的兩條公理,其中一條公理就是,修復材質的目的在于‘重建作品潛在的整體性,但以它不成為藝術或歷史的贗品為前提,不取消它在時間中形成的種種痕跡’,但向南同學所發明的畫芯修復液,卻能夠使畫芯得到完美修復,這似乎違反了這條公理,很容易使得文物‘成為藝術或歷史的贗品’,對于這一點,你怎么看?”
“你確定現在就要提前畢業嗎?有幾個問題你現在都只是剛開了個頭,還沒有深入下去研究,比如……”
“……”
這一個個刁鉆而極具挑戰性的問題,讓一向淡然自若的向南都忍不住手心冒起了汗,所幸的是,他在文物修復領域里,不僅技術十分精湛,理論基礎也很扎實,尤其是“畫芯修復液”和“古畫揭展生物酶制劑”兩種產品的實驗他都很了解,對評委老師們提出來的問題都一一作了回答。
一直到最后,幾個評委老師都不知道該問什么了,這場答辯才算結束。
“還有一個同學要參加論文答辯,之后就是評委們關門討論答辯決議的時間。”
孫福民見向南頗為淡定,頓時也放下心來,他笑著說道,“咱們先回辦公室喝杯茶歇一歇,一會兒再來聽評委們宣布答辯決議。”
“好。”
向南轉頭看了看,那位矮胖男博士生已經進答辯室了,而第一位進行答辯的那位錢小蕓和何教授也已經不在這里,估計也回辦公室去了。
回到樓下的辦公室里,向南重新燒了一壺水,先給孫福民的茶杯添了水,又從柜子里取了自己專用的杯子洗干凈,給自己泡了一杯茶,就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想一想,這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你都博士畢業了。”
孫福民看了向南一眼,滿是感慨地說道,“接下來,你有什么打算?”
“沒什么打算。”
向南喝了一口茶,搖了搖頭說道,“還是像以前一樣,安安靜靜地修復文物唄。”
“那你這個博士學位,豈不是白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