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
好家伙,楚巫土菜館是吧
談瀟要料理祭品,直接把營地的灶給拖來了。
古代人民祭祀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把食物獻給神靈,烹飪的烹,煮也,烹牲牢而祭祀,飲食和祭祀密不可分。
而祭壇上,鯉魚也是常有的。
只見談瀟利落地處理起了鯉魚,找到腥線,割一下,也不用鑷子,修長的手指直接探進去捻住用巧勁一抽,白色的大筋就被整根抽出來而不斷,動作干凈流暢。
這魚剖成兩半,脊骨剔了,用黃酒、細鹽腌漬的同時,處理配菜,香菇、火腿和干筍切碎。
幾分鐘魚也就腌好了,抹上蛋糊后下鍋,吱一聲,炸得它身尾翹起,慢慢呈現出了誘人的淡黃色,顯然,高溫下魚肉表皮正在變得酥脆,連魚骨也一道炸酥了,綿綿飄揚出濃郁的香氣,單看這色彩,就足以令人想象到它外焦里嫩的口感。
被燒得宛如兩條的魚片,在盛入盤子后,左右兩邊還要分別被澆紅白兩色的芡汁,一邊是火腿、香菇、姜等燒成,另一邊是冬筍、蔥段。
滾熱的芡汁澆在焦脆的魚身時,發出了呲呲的聲音。
所有人齊齊吞了下口水。
莫教授的弟子更是忍不住喃喃道“剛才我倆多少有點不懂事了”
談瀟準備的東西中包含了元酒也就是祭祀用的酒,瓜果、糕點,真正的菜色也就三道,畢竟不是什么大祭,只有談瀟一個人也進行不了那種天黑忙到天亮的大祭。
除了鯉魚他還另做了雞湯與豆腐,火腿、魚干等料一起燉整雞,雞湯濃稠發白,豆腐火候正好,色澤呈現誘人的金黃,又極為細嫩。
宛如跑偏到美食節目的程序完畢之后,談瀟將祭品都裝入竹制的容器中。
詩經中描寫過祭祀,“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古人相信,神靈也喜歡美食。
吃到了滿意的食物,便賜福給祭祀者。
談瀟以手捏決,在竹制的盤子邊沿敲打,竟發出了瓷器相撞般的清脆聲音。
此為“擊饞”。
幽靜的室內,隨著盤中熱氣蒸騰而起,悠揚四方,以竹、食呼喚著神靈前來享用。
冥香亮而無煙,但那熱氣升騰如霧,宛如祭祀時的香煙,穿過霧氣,是談瀟徐徐展開了一方色彩艷麗的祭祀面具,斜戴頭頂。
叮的一聲,擊饞聲仍在回蕩。
霎時間,氣氛莊嚴
而好吃。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