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皇后則是被身邊的夏公公以身相護才不曾有損傷,這也讓皇后更為信重他。
而太子當時與信王朱由檢待在一起練習騎射,幸得那個地方寬闊開廣,再加之有信王保護著,太子并未受到太大驚嚇。
只是后來這個事情經過兵刑兩部和錦衣衛的連續審查,都不能尋找到爆炸原因,更為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不管用火藥庫爆炸,還是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
一時間,眾說紛紜,天怒人怨,皇帝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其中看守皇陵的魏
忠賢和被貶斥出皇宮的客氏也在此行列中,這實在是讓桃夭不得不開始懷疑都是魏客兩人的陰謀,為的就是重獲皇帝寵信。
不過事情卻沒有如此發展,或許朱由校覺得自己重病在身,再加上魏忠賢和奶娘客氏與朝臣、皇后皆關系不好,若是此時將一人召回來,怕是弄巧成拙。
于是朱由校就只是派人過去給魏客兩人送了些金銀珠寶,讓他們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卻是并未提讓他們進宮侍奉的事情。
這個舉動使得魏客一人都對皇帝怨恨不已,直接就導致了朱由校的英年早逝。
天啟六年夏,京師突然爆發大水,江北、山東更是接連出現了旱災和蝗災。
甚至到了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
一時之間,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此時皇后為了救災救民,直接日夜不眠翻閱古籍,最終找到了許多有利于治理水患和蝗災的良法,于是整個朝廷都在皇后和信王帶領下轉動起來。
而年僅十六歲的信王更是自動請纓帶人前去江北、河南等地救災賑災。
帝后有感信王之忠心愛民,直接就由皇后與太子攜文武百官為信王送行。
同時被信王帶過去的還有之前揭皇榜的一眾醫術有成的大夫,其中已經在京師命婦之中有點醫術名氣的皇后長姐張嫣也在行列之中。
臨行前姐妹一人夜談一宿,桃夭還是未能說服長姐。
反倒是自己都被長姐給說服了“我知妹妹你是想要致力于提升大明朝女子之地位,但要自由,要權力,怎么能不犧牲一些東西呢今日,便從我張嫣開始,我雖不能像秦良玉將軍那般上陣殺敵保家衛國,但也是能為天下萬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桃夭尊重長姐的選擇,當然也盡力安排了一些人跟著前往,只希望長姐能平安歸來。
大概是因為皇帝唯一的弟弟和皇后的長姐都前去救災賑災,文武百官那就是迫于此等壓力,從朝廷到地方,無人膽敢伸手去貪污發下來的救災之糧和賑災之銀。
畢竟這個事情若是被信王和護國夫人發現,那跟被皇帝和皇后發現,有何不同
便是那些一毛不拔,還想著能發災難財的富商,也是在信王這個硬邦邦的軟釘子親自上門要錢時,陪著笑臉捏著鼻子都連忙捐款捐物,免得那兇神惡煞的錦衣衛拿他們開刀。
這些人如此識時務,朱由檢也不會殺雞取卵,而是按照皇嫂的安排,給這些“自愿”
致力于救災賑災的富商立碑刻名,讓其可以流芳百世。
看在這個立碑刻字留名的份上,原本還對此事有所怨懟的商人,頓時就喜笑顏開,爭著搶著要為朝廷效力。
商人是不可參加科舉做官的,但若是能跟皇室交好,尤其是跟代表帝后的信王和護國夫人交好,豈不是后代子孫能有科舉做官封侯拜相之可能
別說什么不切實際,反正這個大餅他們是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