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那些想要靠追殺他而名揚天下的手段過于殘忍,那自詡為正道之首的梵清惠和寧道奇對石之軒的追殺就更是寸步不讓。
最后不堪其擾的邪王只得妥協,選擇易容混入無數平民百姓之中。
事實證明這個辦法十分管用。
至少給梵清惠他們十個腦子,也料想不到邪王居然還精通易容術。
自古以來,天下與魔門都非常忌憚的絕頂高手,而石之軒就是天生的大才。
他少年時就曾假扮大隋重臣裴矩潛入隋宮,亦身兼長安高僧大德圣僧之身份。
甚至無人能看出石之軒的偽裝,于是原本為無數人忌憚的邪王,就大搖大擺的使用另一身份出仕為官,還為大隋經略西域,在幾年之間連橫合縱,將強大的草原帝國突厥一分為二,改變了自魏晉以來中原的弱勢局面。
甚至在這一階段,石之軒領悟出了不死印法,若非后面對慈航靜齋的碧秀心一見鐘情,并馬不停蹄的娶妻生子,怕是現在不死印法都可以直接發揚光大,使其進入到了另一種武學高度,甚至最后傾覆隋朝的統治都不是一句空話。
或許是因為碧秀心看出不死印法的恐怖之處,于是立場為隋朝千秋萬代的碧秀心立刻就開始晝夜不休的研讀,甚至最后死于不死印法,也不愿放下作為慈航靜齋弟子的責任。
而這一切悲劇的根源,就是在于夫妻二人之間的志向與理想不同。
最后碧秀心死了,石之軒也被迫離開隱居之地,開始居無定所的后半生。
最了解石之軒的人也許不是他自己,碧秀心看出隱藏在丈夫皮囊之下熊熊燃燒的野心,要為萬民和門派利益犧牲一切,這就是碧秀心十幾年來的思想。
于是她用自己的死,將邪王石之軒徹底推向無數武林中人的對立面。
畢竟石之軒人稱邪王,還身兼魔門中花間派和補天道的掌門,若是能把石之軒給壓制下去,那所謂的魔教也就是一盤散沙。
碧秀心的這種決心,大概只有梵清惠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當年她不愿嫁給天刀宋缺,也是因為憂心這個事情一旦宋閥再興爭霸天下的念頭,那作為宋閥的閥主夫人
,必然就是要第一個死,為隋帝和天下人征討宋閥撕開一個口子。
可梵清惠不想死
于是在上一任齋主臨死前,梵清惠就已經成功從天刀宋缺那邊脫身,并帶著無上的功績打敗其余師妹,奪下了慈航靜齋的齋主之位。
按照梵清惠的預料,她師妹怎么也能活個十幾年,結果也就是幾年工夫,居然就已然命喪黃泉
梵清惠感到憤怒的同時,也理智到殘忍的意識到,殺死邪王石之軒的良機到了。
于是她在收到師妹碧秀心的“死亡真相”之后,立刻用上春秋筆法來給所有她認識或師妹認識的武林豪杰青年才俊寫信。
當然給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人寫信這件事就是門下弟子負責,梵清惠作為尊貴的齋主,自然就是只需要寫兩封信。
一封是給散人寧道奇,另一封是給天刀宋缺的。
碧秀心被邪王所殺的消息也傳到了京師,于是隋帝楊堅很快就趕赴而來,要一招將這個心腹大患解決掉。
慈航靜齋位于帝踏峰,山路上有個兩邊刻著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石牌匾,跟刻有著名為七重門的七道木門,門上有蓮花紋飾的門環,最後是一道棗紅色的正門。
當隋帝于虎跳峽前陸路換水路,最后沿長江東上,來到慈航靜齋后,便又在女弟子的帶領下去往主殿慈航殿去見齋主梵清惠。
對比起那些被慈航靜齋女子的美貌所蒙蔽迷惑的江湖人士,楊堅從小到大就見慣了美色,而且他除了有心愛的發妻獨孤皇后外,還有后宮美人無數,對于梵清惠已經剃度的美貌那就是完全不動容。
更別說他們之間也就是一場單純的政治交易他給佛門無上的光榮,慈航靜齋保大隋統治不倒。
雖然漢明帝的大漢的亡了,但楊堅顯然不覺得自己的大隋會如同大漢一樣輕易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