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的征集海報一貼出來,就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目光。
“讓讓,讓讓,你們前面看完了的能不能讓開一下,后面還有這么多人呢”
公告欄前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好些人,好多在后面的人什么都看不到,于是一個勁地嚷著要前面看過的人快讓開。
“擠什么擠,沒看到前面還有人嗎”前面的人不光要看,還要對著內容討論一二,自是不愿意這么快讓開。
大家都不是什么謙恭和善之人,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鬧了起來。
“要吵去別地兒吵去,你們不看我們后面的人還要看呢”后面擠不上來的人看到這一幕正好,都盼著他們趕快讓出位置來。
“不與你們一般見識”
被眾人這么一起哄,這兩伙人嘴里放著狠話,最終還是沒有真打起來。
因為都在下學的時候,又是在回去的必經之路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后面離得遠了就完全看不清公告欄上的內容了。
一名面容清秀的學子瞇著眼睛在后面仔細辨認公告欄上的字,見實在看不清,干脆也不去擠,戳了戳前面之人的后背問道“這位兄臺,請問前面告示上寫了什么”
被問之人也很熱心,將內容說給他聽,“上面說,除了此次辯論大會的正反雙方,其他想參與討論的學子也可以寫信投入旁邊的征集信箱中,學子會將酌情選出觀點新穎,文筆優秀的文章張貼在此公告欄中。”
說罷還把旁邊樹立的木制信箱給他看。
聽到的人驚訝道“那豈不是說不拘學子會的人,我們都能將自己的觀點展示在這上面”
前面那人回頭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你是怎么聽的,我方才不是說過,是酌情篩選,不是說只要你寫了就能張貼。”
后面問話的人聽到了他的解釋,但只是笑笑向他道了謝,然后就轉身走了。
他的同伴還在旁邊大聲道“張兄,你怎么就走了”
這位張姓學子走得太快,不知是沒聽到還是不想答,沒有回應同伴的呼喊。
反而另一名同伴替他答了“這還猜不到嗎張兄定是回號舍寫文章去了,他此前就說了想參加此次辯論大會,可惜沒有門路。如今聽說可以張貼文章于告示欄,自然是迫不及待了。”
“我不是說了嗎是酌情挑選,不一定能挑到他的文章。”方才替他們念告示之人還糾結于此,又重復了一遍。他責任心較重,生怕這人聽岔了,到時候文章沒選上怪他沒說清楚。
“兄臺不用擔心,那位張兄的文章定能被選上,他可是張清。”同伴給了此人一個讓他放心的眼神。
“張清莫非就是那位月考頭名的張解元”這人聽說后對著張清的背影投去羨慕的目光。
如此一說,他相信張清的文章的確能選上了,那可是連祭酒大人都夸贊文章灑脫自如,渾然天成的張清。
除了有張清這樣積極主動想要發表觀點的,還有一些人是站在公告欄前隨意討論著就被架到了架上。
有人不過站在前排隨口問了一句“這個辯論大會看上去不錯,你們支持哪一方”就引起了七嘴八舌的議論。
“自然是支持膳食可口對學業有利的那一方,王兄你難道吃了兩年膳堂還沒有受夠嗎”說話之人給對方一個這還用問的表情。
“你不必這么看我,我與你是站在同一方的。”問話的人連忙澄清。
但也有一些信奉吃苦文化的人,反方的支持者同樣隨處可見。
“我看這些不過是功課不努力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要真有這么大的影響怎么還有些貧寒學子中了進士的,不說別的,隨便打聽一下便知,翰林院多少學士大人是寒門出身。”
“王兄說的沒錯這都是那些吃不了苦的紈绔子弟想出來的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