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曲子詞;隋唐開始發展,如河傳楊柳枝原本就是隋朝的民歌;到了盛唐,大量文人參與創作曲子詞,文人詞興起;北宋厚積薄發,造就了“宋詞”的輝煌。
“詞牌”的平仄規定,其實就是“古樂譜”。先有了第一首詞曲,傳唱度上去后,其他文人跟著這個樂譜繼續填詞,然
后形成了一個“詞牌”。用后世比喻,就是“翻唱填詞”。
如滿江紅就是柳永創的新調。柳永少年時是青樓常客,樂工每譜了新曲,都會找柳永填詞。新曲流行后,文人們跟著填詞翻唱,滿江紅的詞牌才流傳下來。
現在正是詞的草創階段,詞牌很少。李玄霸隨便從后世拿出來一首詞,都是“新曲”,平仄韻腳都是他說了算。如果詞中有不合適的字眼,他能隨便改。
詞現在是“民間藝術”,填詞現在雖是文人偶爾做的雅事,但你要求某個文人去填詞,就是把文人當樂工。上層貴族雖然會跟著傳唱,但不會自己寫曲子找李玄霸去填詞。
楊廣倒是能找李玄霸。但以楊廣的性格,他只會自己填詞,讓別人傳唱。
這之后李玄霸的“文人路線”就很清晰了。
在他還需要看人眼色,參加文會的時候,若被人點名要求風雅,他就譜曲填詞,偶爾遇到正好適合自己會背的詩的場景,再拿首詩證明他會寫,只是不愛寫。
等名聲打響之后,他就主業寫文。駢儷文他寫不好,就寫秦漢的散文,提前開啟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就是韓愈倡導的擯棄華麗的駢儷文,重歸漢唐言之有物的散文文體,名為托古實則創新的“文藝復興”運動。
李玄霸在網絡縱橫那么多年,譏諷小文章不手到擒來
等他哥當了皇帝后,他就可以把詩詞都丟一邊去,再也不用抄詩詞強裝自己合群,專注寫文諷刺時政。
他哥被罵了還要夸他諷刺得好,說他是鏡子。
合掌,攤手。這大文豪的逼格不就建立起來了嗎有了文豪的逼格在,他就能在仕林中召集一群文人“結黨營私”了。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什么都不做,對得起穿越大神嗎李玄霸現在茍著,只是因為皇帝是楊廣,不是因為他真的是咸魚。
他前世一輩子都在底層摸爬滾打,好不容易生活有了點起色,正準備成人高考的時候就穿越,不可能不渴望名利。
至于道德感什么的,他有,不多,可能還不如他純古人土著的哥。
自己和自己重視的人過得好就是李玄霸追求的一切。他準備在朝堂大展拳腳也不是什么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就是想自己揚名立萬,以及讓家人過得更好而已。
用
隋唐版本“文娛文抄公”這塊磚敲開文壇的大門,以諷諫散文鑄造自己在文壇的神格,就是李玄霸思考了多年,終于給自己確定好的職業規劃。
現在,等他三姐和姐夫把滿江紅的譜子傳出去,他就終于邁出第一步了。至于在鄭氏那一場文斗,不過是意外之喜,順帶幫他梳理完善了今后要走的路。李玄霸雖然不喜吵鬧,為了自己的職業之路,也能忍下暫時的喧鬧。果然不出他所料,當琵琶聲音響起后,他和李世民所住的小院子里的人越圍越多。
竇夫人正和趁著李昭回門宴,歸家與父母小聚的李大娘和李二娘聊天。聽到這里有熱鬧后,竇夫人帶著李大娘、李二娘和一眾李淵的妾室,與赴宴的客人女眷們也來湊熱鬧。
一群女眷中混了兩個七歲孩童,琴、箏、琵琶、箜篌、笛簫等各種樂器上場。有女眷玩得過于興奮,還讓人端來大鼓,在鼓上跳舞助興。
女眷們都十分喜歡李昭這首滿江紅。在竇夫人的鼓勵下,李大娘、李二娘、李三娘三人共同舞劍。
李世民這個人來瘋丟掉琵琶,跳到大鼓上蹦蹦跳跳“阿玄,你也來玩”
李玄霸嘆了口氣,拿了兩團絲線堵住耳朵,過濾過大的聲音,然后拿了個小槌敲鑼。
李世民蹦蹦跳跳以雙腳敲鼓,李玄霸面無表情敲鑼,李家三位已經出嫁的娘子唰唰唰舞劍。
三人舞劍,恐只有杜甫的劍器行中“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能描述一二。
李玄霸看著看著,下撇的嘴角不知道什么時候微微上彎,半瞇著的眼睛也精神地睜圓了。倒是平常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李世民,此刻眼睛笑成了半瞇的模樣。
若不是看他精力充沛,大汗淋漓,還以為李家二郎和李家三郎什么時候互換了。唱完滿江紅,女眷們又奏起了此時流行的其他豪邁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