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玄是李世民的堂弟,人稱“小李世民”。隋唐演義那小霸王“李玄霸”就是取的李玄霸的名字,和李道玄的原型。在清朝后因避諱康熙的名諱而改為“李元霸”。
不過像李道玄那樣,主將在前方沖殺,副將默不作聲地把后路斷了,任由主將死在敵軍中,最后導致大敗,這副將因受李淵喜愛,所以還不受任何懲罰,也是正常人難以遇到的奇葩事。李道玄死得真冤。
怪不得李淵會落得一個“賞罰不明”的評價。
李世民道“我知道。我是獨一無一的”
他繼續弓步向前擺姿勢,嘴里還喊著“沖啊殺啊”
李玄霸懶得理睬一哥。
李世民只擺姿勢不過癮,從庭院里撿起兩根樹枝,一根樹枝當馬騎,一根樹枝當馬刀,在庭院里來回奔跑“駕眾將士聽令隨我殺敵立功殺啊”
李玄霸打了個哈欠,大聲道“趕緊下雨,讓我哥安靜下來吧。”
他話音剛落,本就陰沉的天空響起了雷鳴。
夏雷陣陣,瓢潑大雨砸了李世民一頭。
李世民丟下樹枝,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阿玄,你至于嗎”
李玄霸“這是碰巧。”
李世民仰天長嘆,垂頭喪氣“鳴金收兵”。
李玄霸沒想到,那一日雷陣雨后,大興居然斷斷續續下了半月的雨,城里都出現了內澇。
他仔細想了想今年發生的大事,嘆了口氣。
大興這場雨居然還算小的。
隋書五行志記載,“大業二年,河南大水,漂沒二十余郡”。
隋書沒有記載這場大水災是大業二年何時發生,現在李玄霸估計,就是最近了。
果然,七月底八月初,“河南大水,漂沒二十余郡”。
這么大的災情很快就驚動了京城,災民都來到了大興城門下。
太子楊昭焦頭爛額地調集錢糧安置京城外的災民,快馬加鞭請求楊廣趕緊回來主持大局。
楊廣并未回來。
長孫晟訓斥突厥可汗不夠尊敬大隋皇帝,居然讓突厥人舉國就役,砍掉牧草,平整土地,從榆林到薊后世北京,開了一條寬百步、長二千里的御道供楊廣車隊通行。
楊廣重賞了長孫晟,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他自然不會“功虧一簣”,在最得意的時候提前返回,讓這次北巡不圓滿。
災害年年都有,義倉早就建好了。救災有官吏負責,這點小事難道還需要皇帝親自主持嗎那皇帝還要不要做大事了
楊昭無奈給父皇寫信,義倉沒有糧啊沒有父皇的允許,兒不敢開官倉
高颎和宇弼總是會根據實事隨時變更教內容的。他們此時正好給李世民和李玄霸講解了義倉制度。
隋帝在民間建立義倉,讓村人自己管理,豐年時往里面存糧,災年時把存下的糧食取出來救災。
結果當天災發生,隋帝要求義倉救災時發現,百姓根本不往義倉里放糧食,義倉無法賑濟災民。
于是隋帝震怒,認為百姓短視,應該得到教訓,便要求官員不準開官倉賑濟。
李玄霸知道這件事。
隋帝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節儉又吝嗇,有積極賑災救濟百姓的時候,也會偶爾腦袋一抽覺得百姓活該就不賑濟的時候。
李玄霸道“先帝或許是真的把百姓當親生子,所以見到百姓沒有遠見,便想給百姓一個教訓,讓百姓會遠見。”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阿玄,不要諷刺先帝。”
李玄霸正色道“我是夸贊先帝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