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哦。”
他撓撓頭,道“阿玄算術的時候,曾讓娘親帶著我倆去莊園上詢問管事佃農的畝產,計算每年的支出結余。即使是豐年,大多佃農到了糧食剛結穗還未成熟的時候,頭一年的糧食就已經吃光了,需要向莊子借貸糧食,豐收后再償還。”
此次授課是高颎和宇弼聯合教授,他們一人坐在對面的坐榻上,溫和地看著李世民,用眼神鼓勵李世民繼續說。
李世民又撓了撓頭,道“天災之后,需要賑濟的多是和我家佃農一樣家境的百姓吧他們是不可能有余糧存入義倉的;而每年的糧食吃不完的富戶,他們遇到天災也能吃自己存的糧食,應該用不上義倉,所以或許不會將余糧存入義倉的。”
高颎問道“你是認為先帝的賑濟政策不對嗎”
李世民道“我不敢言先帝的不是。但我想先帝說得是對的,百姓并無遠見。所以君王和朝堂諸公才要替百姓看到更遠的地方。賑濟應該是有遠見的君王和朝堂諸公負責的事。”
高颎沉默不語。
宇弼嘆了口氣,眼眶微紅,也只嘆氣不說話。
李世民垂著腦袋,不知道為何,胸口有些悶悶的。
他上次這樣的時候,還是在龍舟上看到有人把吃不完的食物埋起來的時候。
李世民問道“老師,當今陛下難道難道也不會開倉賑災嗎”
高颎和宇弼不語。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
李玄霸道“京中諸位貴人肯定會為災民建佛寺祈福,”
李世民松了口氣,道“那真是太好了。”
李玄霸問道“一哥,這真的太好了嗎建了佛寺,那些災民就有糧吃,有房住,有地耕了嗎”
李世民愣住。
李玄霸道“我一直不明白,為何諸公表示對百姓憐惜的時候,不肯直接去救助百姓,而是修筑富麗堂皇的寺廟,供養衣著華麗的僧尼日日誦經。百姓真的會為此感激涕零,知道有人為他們誦經之后,連肚子都不會餓了嗎”
李玄霸這問題,后世任何一個人都能回答。
但這時候,無論是年老的高颎宇弼,還是年幼的未來太宗皇帝李世民,他們都一時難以回答李玄霸的問題。就像是李玄霸拋出的問題有多么驚世駭俗似的。
李玄霸知道他們回答不出來。
就連后世公認能勉強讓百姓進入自己視線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祈福的時候也是建寺廟,釋放罪人。
為百姓祈福,錢糧進了寺廟;向百姓表達自己的仁善,把罪有應得的罪犯特赦回社會擾亂治安。
唐太宗也是封建帝王,也有封建帝王的局限性。不然他這個營銷號靠什么吃飯靠復讀“太宗改史”嗎
高颎和宇弼正欲說什么,屋內響起了嗚咽聲。
高颎、宇弼和李玄霸趕緊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嗚咽,然后捂著雙眼大哭。
“哥你哭什么”李玄霸嚇了一跳,趕緊遞帕子給一哥擦眼淚。
李世民哭著道“我聽到阿玄所說的話,想著百姓無以為食,貴人們卻將錢財捐給寺廟還自以為對百姓好,就忍不住心酸難過,止不住眼淚。嗚嗚嗚嗚,為何會如此為何阿玄說起此事前,我居然從未意識到這樣不對,也想著要多捐寺廟阿玄,這次我們和娘親說,我們不捐寺廟好不好”
李玄霸無奈。不愧是看史書都能看哭的一哥,真是感情太充沛了。
他嚴肅道“不好”
李世民吸著鼻子道“為何”
高颎板著臉道“所有勛貴都捐寺廟,你們不捐,是想說所有勛貴不是嗎陛下不賑濟,你們唐國公府私下賑濟,是想替陛下招攬民心嗎”
宇弼嘆著氣搖頭“你有這個心就好了。”
李世民哭道“那我們什么都不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