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開皇七年下詔,“諸州歲貢三人”,稱為“常貢”。“常貢”中舉秀才者,為文才對策最為突出之人。
不過隋文帝雖然開了常貢,卻看不起被舉薦的人才,只認可門蔭為官者。因為皇帝的不重視,秀才的選拔都由權臣把控。
后世評價,“上無求才之意,下無應詔之人,間有一二,反嫉之”。
文獻統考就記載,杜正玄、杜正藏、杜正倫一門三秀才,杜正玄和杜正藏就遭遇楊素和蘇威的打壓,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妒忌。
連楊素和蘇威這樣的權臣都會妒忌“秀才”這個名揚天下的名號,雖然隋朝的秀才空有名號,幾乎沒有人為高官,但也可知其榮譽。
李玄霸這個秀才,完全是楊廣“欽點”,想要個神童祥瑞,否則絕不會入選。
但李玄霸現在的成就,足以讓世人認可他是真正的秀才。那么他就不能輕易以自己的名義召開文會了。
長孫無忌為李玄霸解釋后,又道“雖然這么說,但你也不是真的不可能開文會。只是河東士子瞧不上你們,你當然也要做出一副瞧不起他們學問的態度。其實李二招賢時,我就提議過等你回來后,借你的名義招賢,但他拒絕了。”
李玄霸疑惑“為何”
長孫無忌聳肩“他說我弟弟這么厲害,該是他們來跪著求你指教,而不是你邀請他們來開文會。”
李玄霸失笑“這幾年我一直
跟著二哥在軍營里打混,他們應當是忘記我還有個秀才的頭銜,否則早就來請教我學問了。”
長孫無忌道“杜克明也是這么想。不過杜克明贊同讓他們跪著來求你。”
李玄霸無語。說好的“杜斷”呢怎么自己認識的“杜斷”,就是個專職起哄的
長孫無忌道“李二寧愿跑去天柱王那里搞錢開印刷鋪子,用書換人才,也不愿意你低聲下氣去求人。所以文會可以開,你可千萬別落了面子,否則等李二回來他會揍我。”
李玄霸道“你可以揍回去。”
長孫無忌嘴角微抽“閉嘴。你家小五擅長什么雖然你和李二教出來的弟弟肯定不差,但也要揚長避短。”
李玄霸道“小五擅書,虞老師都對小五贊賞有加。”
長孫無忌笑道“那沒問題了。若和虞老師的字相比,這里再厲害的擅書者的字都和狗爬似的。我就知道你回來后一定會找個不丟臉的借口開文會,名單已經給你擬定好了。畫圈的人是家境不怎么好,可能會進府的士人。雖然算不上多好的人才,調教調教當個文吏還是夠了。”
李玄霸見長孫無忌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妥當,有種工作太輕松導致無所適從的錯覺。
怪不得長孫無忌是凌煙閣功臣首位。他在史書中謀略不顯,估計干的就是如現在這樣心腹總管的活。
長孫無忌已經準備妥當,李玄霸將開文會的事交給長孫無忌,自己只露面。他繼續把精力投入內政中,沒有被這等小事分心。
李智云每日拉著羅士信練字,被李玄霸笑稱“臨時抱佛腳”。
文會當日,李智云果然如李玄霸和長孫無忌所猜測的那樣,一手行書驚艷四座。
一群以討教書法為名義的士人迅速在李智云身邊集結。長孫無忌每天拉著李玄霸,像挑選大蘿卜似的考校他們學問。
長孫無忌“還是沒幾個能用的。”
李玄霸“唉。”
在隋末民間淘人才真難啊。
“阿玄應該已經回張掖了。”李世民喝了一口烈酒暖身體,長長嘆了口氣。
十分懂顏色地宗羅睺問道“郎將可是擔心幼弟”
宗羅睺乃是被房喬推舉給李世民的軍中新“貴”。
李世民雖然不得河右之地士族的重視,但鄉間勇士多愿意投效。
房喬借口西海郡需要大量兵力鎮守,把杜如晦丟到西海郡干活,自己假稱奉旨招攬鄉勇,從河右諸郡游走到隴西諸郡,用“最年輕的行軍大將、戰無不勝李世民”的旗號招攬了不少勇士。
宗羅睺是金城郡人。房喬到當地后走訪民間,探訪到宗羅睺自幼武藝超群的名聲,當即前去拜訪。
拜訪結果令房喬十分驚喜。宗羅睺不僅確實武藝超群,還有勇有謀,把他放到主公身邊一段時間,一定能成為一員大將。
宗羅睺雖然聽說過李世民的名聲,但因為李世民的年齡,總覺得恥于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