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遺憾道“那多沒意思。”
薛道衡瞪著李玄霸“不要亂來。”
李玄霸嘆氣“是,老師。”
早知道就不告訴薛老師,先斬后奏了。
連薛老師這樣的狂士都不接受,估計等他回京的時候,其他老師肯定會在信里訓斥他。
李靖分外無語。怎么還不放他離開
他一邊想要避開,一邊視線又忍不住往畫上瞟。
李玄霸大大方方把畫展現出來,馮盎不想看也只能看。
這一看,他的視線就移不開了。
“畫中陛下的神態真是栩栩如生。”馮盎看到畫中人,腦海里不由浮現出陛下拉著晉王在秋闈士子中起舞的模樣。
如果士子知道了這件事,不知道會受到多大鼓舞。
馮盎問道“聽聞秋闈放榜唱名和鹿鳴宴都是晉王殿下的提議”
李玄霸點頭“是啊,嶺南士子是不是很受鼓舞”
馮盎嘆息“開了秋闈后,下官才知道嶺南道各州居然藏著這么多士子。”
李玄霸笑道“畢竟嶺南是歷代官員流放之地。攢了幾百年的官員后裔,能湊得夠秋闈上榜人數很正常。”
馮盎“”這是笑話嗎笑不出來。
李玄霸道“嶺南的人才已經夠用了,現在是要如何把這些人才用起來。盧祖尚以瘴氣拒絕赴任,我們首先要解決瘴氣之名。”
馮盎疑惑“瘧疾是絕癥,如何解決”
李玄霸搖頭“瘧疾是病名,瘴氣是文化概念。我要消滅的是瘴氣之名,讓瘴氣回歸最本質的病名。”
見馮盎仍舊不解,李玄霸從頭講述“瘴氣”的前因后果。
后世人常以為“瘴氣”本身就是一種病,并往水土不服、濕熱過重等方面想象。
其實古代的“瘴氣”是文化概念,是一種“地域歧視”的符號,并非真正的病,也不是什么濕熱、腐爛氣息。古人所說的“瘴氣”,就是以瘧疾為主的疾病。
“瘴氣”一詞最先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帶領交州漢軍平定交趾叛亂,軍中突發疫病,死傷過半。那時寫史書的人認為是交趾土地有“瘴氣”,才讓漢軍染病。
后來研究證明,馬援所帶交州漢軍大多是交州本地人,并無水土不服的難處。他就是春季出征,遇上了當地瘧疾大爆發。
唐朝醫書外臺秘要就記載,“夫瘴與瘧,分作兩名,其實一致”,嶺南叫瘴氣,江北為瘧疾;明朝李時珍認為瘴氣和瘧疾并非完全一樣,瘴氣是包含瘧疾在內的一系列南方疾病。
總的來說,這些疾病多是因蚊蟲引
起,但古人不知道,便以為是空氣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