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一個皇帝搶什么戰功,他還能再封自己一個國公和大將軍不成再給一哥建個天策府,給一哥封個天策上將如何”
李世民沒生氣,還拍案大笑,并覺得天策上將的名號可以有。
大唐的肱股之臣們氣得肝疼。
你們這對兄弟要不全部自己搞定吧,我們不伺候了
薛收想著友人們一邊謾罵遠在嶺南的李玄霸,一邊兢兢業業繼續收拾爛攤子,就無奈苦笑。
啊,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真悲哀啊。
“你在嘆什么氣”薛收聽到身邊微弱的嘆氣聲,從回憶中回過神,好奇地看向張君政,“你是在擔心嶺南路途遙遠,水土不服嗎”
張君政忙拱手道“下官確實擔心水土不服,但不是因此嘆氣。”
他頓了頓,雖然猶豫,還是如實道“當初秋闈放榜,下官偶遇的那位貴人,難道真的是晉王殿下”
雖然被點為薛尚書文吏的進士有好幾個,但他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
這樣的自負的想法,讓他又尷尬又擔憂。
他尷尬的是可能自己想多了;擔憂的是如果這是真的,自己真的能達成晉王殿下和皇帝陛下的期許嗎
“是他。你應該也看到陛下了。”薛收好奇地問道,“聽聞陛下和李三郎被蘇公他們追上了樹,你也看到了”
張君政驚恐地瞪大眼睛“我不知道我沒看到”
什么還有這種事還好自己跑得快,沒有看到這一幕
薛收遺憾道“沒看到嗎我還想問問細節呢。”
這么有趣的事,父親一定很愛聽。
薛收安撫道“李三郎的相面從未出錯。他說你是人才,你就一定是人才。或許你現在還很稚嫩,但多聽多學多想多做,你一定能達到李三郎預言中那樣的高度。”
薛收年紀比張君政差不多,卻一副長輩叮囑的口吻。
人與人的差距,世家子弟和寒門士子,即使英年早逝也青史留名的名臣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是如此大。
薛收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名,哪怕現在是大隋
,他也能被推舉做官。只要能討好了皇帝,成為朝中重臣希望很大。
張君政雖翻族譜把張良列為祖宗,若沒有科舉,他想成為朝中重臣幾乎不可能。
這不僅是出身差距,薛收和張君政的才華、見識、膽識的差距也很大。
薛收或許有身份上的光環在,魏徵卻沒有。
他身為一個窮道士,提著一柄長劍四處投奔“名主”,原本歷史中一路跟錯主公還能走到千古名臣的位置。
人和人的差距,真是與天與地的差距一樣大。
薛收自然知道厲害的不是張君政,而是張君政未來一個叫張九齡的子孫。張君政是會錯了意。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很好奇,他和友人們也都很好奇,這一次會錯意能不能真的造就一個新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