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
“那我也可以自滿了啊我能不能怠政一段時間為什么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我才剛打完仗回來”
“可以。我們去問問母親,讓母親先代替我們干一會兒政務。”
李世民爬起來,默默繼續批改文書。
若母親知道,就算他是皇帝也會挨罵。
李玄霸嗤笑了一聲,但也挺理解二哥現在想擺爛的心情。
事情確實太多了。
對西突厥和高麗的仗雖然打完了,但打完仗只是第一步。將士的獎懲、戰后的領土管理打仗對如今的大唐而言,倒是最輕松的事了。
出戰將士的獎懲只頭疼一時,戰后領域管理他們都不知道要頭疼到什么時候。
西突厥和高麗的領土都又遠又偏僻,大唐勉強治理只會拖累自身,羈縻統治似乎最為合理;可大唐又不相信西突厥和高麗,現在放他們完全自治,等他們稍稍恢復元氣,肯定又會叛離大唐。
特別是西突厥,天高路遠,多叛幾次,軍費飆高,大唐考慮國內百姓的負擔,可能就要選擇放棄控制西突厥了。
對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早就有計劃。
他們的計劃就是高颎留下的“棋譜”,在羈縻州中插入直屬州府,在水土最肥沃的地方屯兵屯田,將羈縻州分割并網住。
這也不是老制度了。巴蜀就是采取這樣的形式。在巴蜀,成都平原一直都是朝廷直管,但成都平原周邊全是羈縻小州,只名義上臣服即可。
嶺南現在也是采取的這樣的形式,在少數平原上建城修路,把堅固的城池連起來,剩余的地方其實都是羈縻統治。
這樣的統治方式,說難聽點是政令不出郡城,但這又何嘗不是用郡城鎮壓一地
李世民雖然已經有了計劃,執行卻是大難事。
以前西域和遼東是老師們在鎮守。老師們逐步在自己勢力范圍內推行均田制,改變羈縻自治制度,幾乎不需要李世民操心。
待老師離世,他要選出一個替代老師的人,滿朝俊秀居然挑不出一個完全合乎他心意的空閑人。
田地政策是官府通知的基礎。西域和遼東的百姓都還對大唐陌生而警惕,其地的肥沃貧瘠也差距很大,新的田地政策很難推行。
均田制不是隨隨便便按照面積分田就算結束,而是要按照肥田和薄田來分配和收稅,才能讓百姓接受。
試想一下,如果薄田按照肥田來征稅,豈不是把百姓逼死這兩地的百姓本就對大唐不熟悉,只要官員稍稍一懶惰,百姓感覺過不下去,就可能逃入深山和草原,然后聚眾為賊。
內地的賊能剿滅,邊疆的賊很容易尾大不掉,成為新的割據勢力。
李世民相信大臣們的忠心和才干,但一想到老師們已經開了個好頭,如果選了個不合適的人讓老師的努力功虧一簣,他心頭壓力就大得只想趴桌子上嘆氣,在選人赴任上犯了拖延癥。
再拖延癥,李世民也得盡快選出人來。
大唐的軍隊在戰斗的時候不需要李世民太擔心88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一旦脫離了戰爭狀態,李世民就時刻膽戰心驚,生怕這群人干點什么畜生事,需要趕緊派人去治理打下的地方,把軍隊召回來。
李智云已經寫信來抱怨,自己又罰了一個李世民沒記住名字的將領。
這群人有的想要軍功,有的甚至只是無聊,就帶人去騷擾附近牧民。
李世民以前搶劫突厥部落是因為突厥是敵人。現在牧民們也是李世民的子民,可不能讓他們亂來。何況這些人看見好欺負的就欺負,可不會管什么牧民不牧民。
薛收也在抱怨此事,還把侯君集綁了回來,以儆效尤。
侯君集在高麗戰場上立了大功,但一立功就飄,無視薛收的命令,搶了高麗某家貴族的錢財。
他們都在催促大唐的皇帝趕緊派可靠的地方官來。
李世民扒拉了一下人才庫,把第一次及第的進士們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