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國子學是為朝堂輸送人才之地,可朝堂所需的僅是文采風流之輩么”
不知何時,率性堂外聚集了許許多多的老師和學生。
常樂索性揚聲道,“朝設六部,我以為戶部所需乃是算學出眾者,兵部所需乃是擅長軍事者,刑部、工部該是律令優異者,與能工巧匠居之。”
堂外老師似乎略有微詞,而年輕學子們紛紛陷入了沉思。
常樂接著道,“更遑論北元未滅,常茂年屆十三,他以武為志,再過幾年是要上戰場之人,您只要求他文化課成績,是否太過片面”
梁貞仿佛抓住了常樂的錯漏之處,迫不及待問道,“您口口聲聲說武將無特權,可您現在不正是在要求我給予常茂特權”
常樂搖搖頭,嘆息道,“我并非要求您給常茂特權,我是要求您重新制定國子學的規章。”
梁貞剎那間瞪大了眼,他簡直像是在聽鬼故事,她不但質疑,還要求整改
鐵板釘釘的未來太子妃,要求整改太子負責建立的國子學
太子知道他未來媳婦背刺他么
一時之間,國子學內萬籟俱靜,唯有偶爾響起雀鳥之聲。
常樂仿若無事,語氣平靜地質問,“梁先生,您非一般先生,而是國子學祭酒,自省所轄之地的內部章程,難道不是你職責范圍內的事么”
時移世易,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
孔夫子有言,因材施教,常茂、朱樉、朱棡等十來人數年未能畢業,且已引起規模性的騷亂,他身為校長,教育部部長難道不該反思么
梁貞張了幾次嘴,似乎還要再反駁,但不知道為何,又沒有發出聲音。
就在那片刻的安靜里,堂內突然響起掌聲,先是一道兩道,再是雷鳴般的掌聲。
常樂無語地瞪了眼帶頭的老爹,和嘴巴咧到耳后根的弟弟。
乾清宮書房。
崔公公一字不落地轉述常樂所言,及國子學內眾人的反應。
朱元璋略略挑眉,“標兒,你怎么看”
朱標思索片刻,“兒子以為樂兒言之有理。”
朱元璋,“她在質疑國子學,更甚者是在質疑你。”
朱標“爹,沒有誰永遠都是對的,況且樂兒不是質疑,只是提出她的見解而已。”
朱元璋打量眼心愛的兒子,“你倒是會心疼媳婦。”
朱標笑意深深,“兒子日常所見都是您與母親之恩愛,自然會疼媳婦。”
明知是兒子的花言巧語,朱元璋還是笑了。
朱標借機道,“那兒子的婚事”
雖然賜婚圣旨已下,可他爹遲遲沒給定婚期
朱元璋輕哼了聲,“你自己去禮部傳旨。”
朱標高興地給老爹行了個禮,急匆匆告退趕去了禮部。
朱元璋無奈搖了搖頭,片刻后,呢喃道,“確實聰慧,得虧體弱”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