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弘歷還會裝樣子,明白如果對四阿哥表現出張狂的另一面,就可能會讓阿瑪不喜歡,索性就在人前收斂得很好。
這才三四歲的孩子,弘歷就已經能遮掩得如此厲害。
再大一點,豈不是能瞞天過海了
思及此,四阿哥更頭疼了。
看來先要糾正的,就是弘歷這樣自以為是的性子。
如果不能糾正,第一個任務也做不了,因為弘歷只看見自己,卻看不見別人,更別提是所謂的兄弟了
四阿哥正發愁怎么讓弘歷看清自己,只能先給幾個小阿哥找適合的伴讀。
來的都是八歲到九歲的孩子,這樣年紀要大一點,而且提前篩選過,性子都比較穩重。
四阿哥帶著弘暉過來,也想他幫忙挑選。
畢竟弘暉的學問不錯,由他來考核同齡人的功課如何是最為適合。
弘暉一個個問過去,其中一個瘦小點的孩子很快就引起四阿哥的注意。
因為他對答如流,幾乎不用多想,立刻就能回答弘暉的問題。
比起其他還會思索片刻的孩子,他無疑是最鶴立雞群的一個。
四阿哥問過后,得知這是邱翰林的長子。
邱翰林在翰林院也是個有意思的存在,當年中舉后,康熙都會先把人留在翰林院,三年后就可能外放。
然后外放后表現得好,可能升職,換個地方,甚至可能幾年后調回京城來當京官。
當初邱翰林也該被外放當地方官,但是他婉拒了,說考上進士就為了能留在翰林院看藏書,并不在乎仕途以后如何。
康熙居然覺得邱翰林專心做學文又愛讀書,是個不錯的人,真讓他一直留在翰林。
翰林的俸祿不高,他又注定一輩子都在翰林里面沒什么出息,京城稍微好點的人家都不太樂意把女兒嫁過去。
后來邱翰林娶的是一個秀才的女兒,兩人都愛讀書,反而感情很好。
四阿哥聽說過此事,沒想到邱翰林的兒子都已經這么大了。
長子都如此聰慧,他還謙虛道“阿瑪總說我只算平平,弟弟比我還要厲害,以后是讀書的好苗子。”
這就讓四阿哥好奇了,派人去問過邱翰林,帶來了他的小兒子。
這小兒子的年紀跟弘歷相仿,也是過目不忘的,而且十分勤奮,喜歡去私塾的窗邊旁聽。
他聽過就記住,還反復背下,如今四書五經居然已經背了一半,十分驚人。
四阿哥當即拍板,讓這個小兒子當弘歷的伴讀
有這孩子在,說不準能把弘歷自負的性子扭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