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入伙,上了賊船,師爺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能為縣令賣命。
師爺哪怕戴罪立功,只怕最后也要被判罪,死罪要是免了,卻活罪難逃,想必還得流放千里。
但是對師爺來說,這卻是個解脫,讓他終于不用跟縣令繼續做這種糟心事了,眼睜睜看著百姓們繼續因為縣令故意拖延開倉賑災而餓死。
康熙派來的士兵沖上山,把山賊也一窩端了,只留下兩個領頭作為證人押送回京。
事情一解決,葉珂也聽到了系統的播報“新任務已完成,弘暉獨當一面獲得賬本,查明賑災糧食失蹤案,獎勵6點。”
這獎勵真是大手筆,葉珂愉快地加到弘暉的運氣上。
如此一來,弘暉的運氣終于突破了及格線,到達了尚可的地步。
葉珂還以為這事算是徹底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康熙重新派來新的縣令,再好好開倉賑災,安置好災民。
她就見四阿哥還在埋頭寫折子,希望能修正開倉賑災的規矩。
他這些天都在琢磨這個問題,要如何具體起來,讓當地官吏能夠按照規矩辦事。
既不會過早開倉,也不會能夠故意拖延。
最后四阿哥想到的,就是一個比例。
受災的范圍通常很大,包括了許多個縣。
縣令就需要統計當地受災的田地和災民的人數,要是占了當地總數的一半,就能夠開倉。
如果沒占到一半,那就不能開,需要上面特許才行。
雖說是一刀切,沒達到半數甚至很接近都不能開倉,卻比如今這樣受災的人已經達到八成,還要苦苦等待開倉的允許下來要好得多了。
還可能被當地官吏拖上一段時間,原本能活下來的人都因此被拖死了。
人是勞動力,當地的人口驟然變少,田地荒廢,無人耕種,當地就會變得蕭條起來。
所以人很重要,就不能隨意讓人口驟然減少。
如果當地官吏沒遵循這個規矩,讓人口大幅度減少,哪怕賑災的手段上沒什么問題,也該問責才是。
四阿哥寫的折子再次送到康熙手里,康熙召見內閣大臣來商討此事。
內閣大臣有贊成的,也有質疑的。
畢竟這個比例還是有操作的空間,多點少點,當地官吏肯定能不做就不做。
至于懲戒這個,當地人口的比例也是多點少點,就不好定罪了。
也總不能當地官員在努力賑災,卻因為多死了兩三個人,超過了比例就要治罪,這就讓底下官員心寒,救災更不會積極為之了。
康熙聽后就笑道“老四這個法子不過是劃出一條線來,給當地官員一個準則,不會長時間猶豫或者故意拖延時間來開倉賑災。”
“但是只有這么個準則,對想救災的人是一件好事,他們也能自主決定。對不愿意賑災的人來說,還有可控的余地。”
聽到這里,有質疑的大臣以為康熙是贊同他們,這是不打算接受四阿哥的意見。
他們正要繼續開口商討此事,卻聽康熙接著說道“老四的手法還是太溫和了一點,給了這些故意之人一個機會。要是他們愿意救災就算了,如果他們依舊故意拖延到死線上”
他嘴角緩緩上揚,卻讓在場的人只覺得渾身一冷。
“很簡單,這樣的人拖出來殺雞儆猴就行。多來幾個,對其他人也足夠警示。”
言下之意,四阿哥出了這個規則給了最后一次機會。
這些人還是不珍惜,非要找死,康熙絕對會成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