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大臣面面相覷,低頭道“皇上英明。”
于是這法子在內閣全員通過,立刻對外發布,派人快馬加鞭告知各地的府衙。
康熙在御書房里忍不住跟李德全抱怨道“老四這孩子,朕讓他去山東原本是散心來著,沒想到他過去后又辦了這么一件大差事。”
看四阿哥上折子的頻率,大概率就是到處打探消息,搜集證據,把賊人都抓住不放過任何一個,另外還幫新縣令開倉賑災,安撫當地百姓。
甚至他還想了辦法解決開倉賑災遲緩的問題,只怕每天都琢磨著這事,壓根就沒心思出去游玩散心了。
康熙看了四阿哥派人送來的新折子,這次是為那位鄭縣令求情,希望讓他戴罪立功。
四阿哥不止是簡單求情幾句,希望康熙開恩,而是搜集了鄭縣令在當地的口碑。
這位縣令是一位難得清廉的官吏,因為出身貧寒,對百姓更是感同身受,才會忍不住開倉賑災救人。
救過的百姓都聯名為鄭縣令求情,還送來萬民傘。
很多百姓壓根不識字,就只能按手印。
大大小小的手印遍布萬民傘,還有只會一點字的人歪歪扭扭的字,每個字都不一樣,卻努力寫得端正,看出他們的用心來。
四阿哥甚至還列舉了這兩年來,鄭縣令到當地后解決的案件。
有些只是瑣事,卻處理得公平公正。
四阿哥另外還派人去當地開倉看過糧食,數目都能對得上,都是新糧,沒有被調換過。
有些地方的糧倉雖然糧食還在,卻可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陳米,故意把新米換掉去賣。
留下了陳米,以后也能開倉賑災,畢竟只說倉儲不夠嚴謹大米才陳舊得快,勉強也能糊弄過去。
康熙看完折子,都忍不住想嘆氣了。
李德全還以為自家主子看過折子,覺得四阿哥管得實在太多了。
他只是去山東巡視賑災的情況,如今抓了當地一個私下販賣糧食的縣令不夠,連帶把附近的山賊一窩端,想出解決開倉的問題,甚至還要給之前擅自開倉的縣令求情。
四阿哥這也太忙了,管得十分寬
康熙見李德全低著頭不敢吭聲的樣子就好笑道“怎么,覺得朕這是惱了老四”
李德全連忙稱不敢,就見康熙再次嘆息著搖頭道“老四這性子實在太較真了,對就對,錯就錯。錯的抓起來了,對的人也想放了。”
他確實也是為康熙著想,品性好能力也可以的官員確實難得,就這么因為救人殺了,以后的官吏就絕不敢當這么個好人好官了。
畢竟當好官可能不長命,誰還樂意呢
但是四阿哥如此,這折子被御史知道,只怕會說他管得太寬了,還想伸手到大理寺那邊管官員問罪之事,想必很快彈劾他的折子就要在御書房里堆成山了。
四阿哥當然不在意這些,才會給康熙進言。
康熙卻不能不在意,他想了想道“難得老四夸人,那就派人去查一下這個小縣令和他的上峰。要真沒問題,那就把人降一級,罰俸祿一年,然后放回去。”
不過四阿哥必然是仔細查過,才敢上折子。
只是康熙也得派人重新查一遍,才能堵住滿朝文武的嘴了。
另外康熙也派人寫信送去給四阿哥,四阿哥收到后還擔心是不是責備他太多管閑事了,指不定要訓斥自己幾句。
只是打開密信看了看,四阿哥的表情變得有點古怪。
葉珂在旁邊也十分擔憂,見四阿哥久久沒開口就小聲問道“爺,皇上是生氣了嗎”
四阿哥寫折子的時候,葉珂也在旁邊幫著磨墨,大概知道折子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