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弘時終于不糾結,也有勇氣面對李格格了。
不知道弘時跟李格格說了什么,葉珂第二天早上聽春嬤嬤說,李格格回去后哭了一整晚,眼睛都哭腫了。
晚上的時候,李格格還又哭又笑。
一會說弘時長大了,一會又說弘時跟她不如以前親近了,反正把伺候的人嚇得不輕,都以為李格格這是瘋癲了。
好在第二天的李格格除了眼睛紅腫之外,也就恢復過來,沒那么瘋瘋癲癲,又哭又笑的樣子,讓院子伺候的人都徹底松了一口氣。
四阿哥知道此事后,對葉珂說道“弘時這次是徹底想通了,以后應該不會太在意李格格說的話。”
可以說,弘時這是終于長大了一點。
四阿哥心里有些欣慰,又想著弘暉小時候就沒那么多煩惱,可能跟生母有關系。
葉珂喜歡孩子卻不會寵溺孩子,又是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還會鼓勵弘暉。
李格格的脾氣直,什么話都敢說,連在孩子面前也一樣,讓弘時的性情有點飄忽不定了。
四阿哥原本想著弘時在府里上課一段時間后,學問也還可以,能跟上尚書房的功課,如今對他來說可能有些難了。
他在弘時恢復之后還問過這孩子,要不要重新回到府里,在羅榮這位先生底下繼續讀書,過一年再進尚書房。
弘時剛進尚書房沒多久,這時候回來也沒什么,康熙那邊,四阿哥會仔細解釋,不會有影響。
但是弘時就拒絕了,還仰著小臉說道“阿瑪,兒子已經想明白了,就該更努力才行。在天底下哪里有尚書房那邊,還有更多更優秀的孩子呢”
跟優秀的孩子在一起,弘時確實偶爾會覺得不適應,因為他們學得太快了。
但是再晚一兩年,他還是得去尚書房。
長痛不如短痛,弘時感覺自己早點去適應也不錯
四阿哥拗不過他,最后還是讓弘時繼續去尚書房上課了。
弘時說是去上課,在葉珂看來更像是旁聽生,或者應該叫學前班。
畢竟他年紀太小了,只能說是個過渡的學習,讓他適應起來。
四阿哥跟康熙提出讓弘時去尚書房的時候,康熙感覺還太早了一點。
他當年五歲開始上課,弘時如今還差一點才五歲。
不過對這個過渡適應的說法,康熙還是很贊同的。
孩子在府里都有先生先教著,到年齡直接進尚書房,很可能就跟不上進度,因為無法適應尚書房的學習。
于是康熙以后就保留了這個,讓家里有四五歲的孩子可以過來適應一年,之后功課再慢慢增加上去,就能過渡上了,不至于手忙腳亂。
其他阿哥有的贊同,把差不多年紀的孩子送進尚書房,也有沒跟的。
畢竟孩子跟孩子之間的性情不一樣,有的年紀小的時候愛哭,在課堂上吵鬧會影響其他人。
還有的坐不穩,小小年紀做坐一會就難受要到處跑,還得長大點,規矩一些再送進來為好。
反正康熙不強求,只看這些阿哥自個決定了。
宮里的事很快就會傳到宮外,民間不少私塾也學了起來,辦了這么個旁聽班,或者叫學前教育班。
這些班級的孩子年紀都小,漸漸變成把孩子單獨放在一起,有另外的先生來教導。
教的是最基礎的,比如讀一讀有趣的故事給孩子聽聽,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再就是教導孩子們規矩,讓他們明白不能在課堂上打鬧奔跑,上課的時候要坐著認真聽,不能隨意跟身邊人談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