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大手筆,這般無私奉獻,放到現代那是會被記者爭相采訪報道的大善人。
但換到現在
這壽禮重嗎重,十萬兩銀子呢。
這壽禮合適嗎合適啊,這可是功德,太后篤信佛法,把這樣的大功德,大善事放到她身上,真真是好事情。
但關鍵問題就是送禮的人不合適啊。
你俞貴妃也就一貴妃,陛下、皇后娘娘都沒這么做呢,你這樣做了,是指責陛下不愛護百姓,還是指責皇后失德,身為天下之母,卻對受災百姓冷漠以對呢
還有其他人,高位妃嬪,和前朝大臣。
高位妃嬪,同樣是四夫人之一的,為什么做不出這樣的善事那就是你不如俞貴妃唄。
大臣就更別說了,俞貴妃再好,那也是深宮妃嬪,人家都大手筆捐款了,你賑災的隊伍才上路不久呢,那就是你大臣失職啊。
因而俞貴妃說是送壽禮給太后,為太后祈福,但這一巴掌,卻是扇再了在場大部分人的臉上。
就這個,還沒結束。
“臣妾最后送上壽禮,也是擔心諸位會有壓力。”
“善事全憑內心,若是因為壓力不得不如此,便是失了本心了。”
說完,俞貴妃臉上再次掛上了淺淡的,溫和的,出塵的笑容。
有句話說得好,論跡不論心。
俞貴妃這是的的確確捐了款,且不要名聲,做了好事。
即便想要攻擊她,也找不到任何方式方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在場大部分人面對被迫捏鼻子認下的行為,自然不可能開心。
這分明就是踩著他們博得名聲,偏偏他們又做不了什么。
這就是陽謀
跟著捐款就算銀子是捐了,但那名聲也回不來了。
所有人,所有百姓,都只會記得第一個捐款的俞貴妃,盡管她是以太后的名義捐的。
什么,隱藏俞貴妃在其中的作用
皇帝看了眼在不遠處自斟自飲的越凌峰。
現在,俞貴妃是仙女下凡的消息,怕已經傳揚出去了。
皇帝猜的一點沒錯。
這次賑災撥款四十萬兩,其中二十萬兩換成糧食,十萬兩換成藥材,剩下的錢才是補給災民的。
不要嫌不夠,那邊情況那么亂,帶多了銀子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等這賑災隊伍壓送著糧食藥材,冒著風雪和災民搶奪的風險,來到江東,聽見的卻是
“娘娘派的使者來了,來救我們了。”
“貴妃娘娘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仙女轉世啊。”
“救命,娘娘救命啊嗚嗚嗚,我們終于熬到這個時候了。”
褚一儒
陸清塘
其他押送賑災物資的官員
娘娘什么娘娘他們是京城派來賑災救民的隊伍啊,可不是什么神仙娘娘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