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為師的話:這份差事,萬不可出任何差錯,做成了,自有大機緣等著你,可要是辦砸了......這官驛,你便不可再繼續待下去了!”只見楊浦看著楊安,沉聲叮囑道。
楊安聞言心下一緊,師尊的話已然說的很明白了,且不說差事辦好了會如何,只說萬一辦砸了,那這錦衣衛,他恐怕就再也做不下去了,一個弄不好,只怕還會有性命之憂!
想到這兒,只見其凝聲抱拳應道:“是,弟子領命。”
言罷,自是朝楊浦行了一禮,隨即恭身退去。
且說楊安離去小半個時辰后,又有一名身著飛魚服、腰夸繡春刀的冷峻青年來到這后山,尋上了楊浦。
此人,正是楊浦三年前在石門縣所收大弟子,楊戩。
只見其行至楊浦身后,抱拳行禮道:“師尊。”
楊浦微微頷首,從袖中取出同樣一份黃紙書信遞了過去,冷聲道:“京師錦衣衛親軍都尉府所發,你師弟楊安已接下了此份差事,你暗中跟著過去,幫他照看著點。”
“是。”
沒有片刻的猶豫,沒有第二句問話,也沒有去翻看書信,只見楊戩接過信件后,徑直抱拳回道:“師尊若無他事,弟子這便去準備了。”
楊浦背對著楊戩,點了點頭,淡聲道:“去吧。”
兩名弟子,一個是千叮嚀萬囑咐,另一個則是冷言下令,老楊浦對二子的態度可見一斑......
*********
來到大明已然三年,楊戩本以為憑著自己前世在南非當刀手的手段和對大明歷史的一些了解,可以在此世混的風生水起,可時間一久后卻發現,此大明,卻根本不是自己認知中的那方大明世界。
在他所了解的歷史中,大明王朝共有兩京一十三省,明思宗朱由檢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朱由檢便在景山自縊身亡了。
可此方大明王朝卻全然不是如此,“萬歷”年前,所有的歷史全都一樣,可在萬歷之后,繼位的卻不是明光宗朱常洛,而是明闐宗朱德銘,其后歷經數代明主,大明國力不斷復蘇,至上一任明皇麟宗繼位之時,大明朝的國土已然空前遼闊。
北吞北蒙,西滅瓦剌,西北方的領土直達西域外邦,東、南又各有高麗和文安為屬國,至于所謂的倭奴國則早被明麟宗滅了國,現如今,曾一度勾結大明人為禍沿海邊境的倭寇一族,已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倭奴”......明朝本無奴隸制,可至明麟宗后卻有了奴隸,倭奴!
明麟宗歸天之后,年僅十五歲的明玉宗朱瓊宇繼位,年號“宏業”,改兩京一十三省的行省制度為一京十四省和多處直隸州,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也在分化地方父母官的權利......如各縣府的六扇門便是由原本府衙中的推官分化而來,專門管理刑獄之事。
集權的強化,制度的完善,歷史的差異,使得楊戩使盡渾身解數在此世混了三年,卻也只混了個大明錦衣衛小旗的身份。
當然,能獲得錦衣衛的身份這便是頗為難得了,畢竟錦衣衛乃是當今玉宗皇帝親軍十二衛之首,見官高三分,六扇門和縣衙門管不到錦衣衛的頭上,可錦衣衛在暗中卻負有監察縣衙和六扇門的權力。
“京師直派?江湖盜竊案?怪事!”
且說楊戩下了山后也未去官驛,而是進了石門山脈另一處山林,在林內穿行半晌,來到一間十丈見方的竹舍庭院內,脫去官服,藏好繡春刀和錦衣親軍都尉府的腰牌,方才將信件取出翻看。
錦衣衛親軍都尉府內規矩深嚴,見上官如無特例,都要著正身官服,哪怕楊戩的身份是一名暗探小旗,哪怕他是楊浦的大弟子,去接公事也得按著規矩來。
和楊安一樣,楊戩在看了信中的內容后,也覺得此事頗為怪異......一名江湖盜玉竊匪卻驚動了京城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這便說明皇帝明玉宗定然已知曉狄牧此人,如此通天的案子豈會交給縣級的錦衣衛來辦?
只見其思忖片刻后,換上了夜行衣,轉手便想去拿繡春刀,可想了想后,卻又徑直去取了放置在屋內偏角處的白蠟桿長槍,而后出了門去......
案子直通順天府,天子過問,鬧不好東廠的人也已暗中盯上,此事非同小可。
楊戩和楊安師從楊浦,學的是正宗的楊家槍法,一身功夫都在一杠長槍之上,攜槍前往便是以防萬一,此番任務,楊戩卻已打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