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京都千百年,鐘靈毓秀萃龍淵。”
京城東直門大街,街道兩旁店肆林立,薄暮的夕陽余暉淡淡地普灑在紅磚綠瓦或者那眼色鮮艷的樓閣飛檐之上,給眼前這一片繁盛的順天府晚景增添了幾分朦朧和詩意。
順天府的府衙座落在京師東城的鼓樓大街旁,正南面對著紫禁城,往東隔著安定和集賢兩條大街,便是京師官宦世家所聚集的南北賢居坊。
南賢居坊內,一座富麗堂皇、器宇軒昂的恢弘府邸占了半條青石街面,漆紅的正門上方,懸掛著一方檀木匾額,其上鐵畫銀鉤題了兩字“王府”,此府正是當朝內閣首輔大臣王守正的府邸。
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后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其建筑面積約占兩萬平,便說是京師第一大府亦不為過。
時近酉時,王府后院嘉樂堂內,一名素衣著身、兩鬢斑白、面容略顯清瘦卻自有一股威嚴氣勢的老者座于正堂之上,此老,正是當今閣老王守正。
“恩師。”
堂下,只見一名身著一襲大紅花紋錦服、頭戴黑色無邊紗帽、面白無須的中年男子正朝其作揖行禮,此人不是他人,正是當朝司禮監掌印太監魏魁,也是東廠的大都督。
很難想象,當朝兩位權柄最重的重臣不但出現在了同一間屋子內,而且那權傾天下的東廠首領魏魁,還正對著當朝閣老行師徒之禮。
可若是你了解這位司禮監掌印太監魏魁的發跡史,便也不會覺得奇怪了。
歷來天家選用太監,都是自幼便切去男根,而后再送進宮內教導。而這位魏魁卻是個例外,其經歷卻和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有些相似,都是讀書科考不成,半路“出家”當的太監。
只是魏魁和王振心性卻又不同,那王振是出了名的一代奸佞,諂媚天子、禍亂朝綱,乃至后來生出了“土木堡之變”,而這魏魁入宮前曾有幸得王守正指點,卻是一名真正想為天下百姓謀福的掌權者,當今圣上所推行的“依法治國”之國策,便是由司禮監和內閣聯手促成。
魏魁和王守正于大目標方向都相同,唯一的分歧便在于:這魏魁主張的是真正的依法治國,便連《大明律》中的一些條文也不贊同,力求做到秦朝商君時期所推行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王閣老卻認為此法太過極端,踩到了當今圣上的底線,絕不可行。
二人雖有分歧,可畢竟所求之事大致相同,又有著師徒之誼,故而平日相處共事也頗為和氣,一應朝政由內閣擬文,司禮監批紅,從未鬧出過什么不愉快。
“魏大人禮重了,老夫年邁,便不起身還禮了,大人還請自行落座吧。”只見王閣老朝魏魁伸手施禮,淡聲道了一句。
魏魁作揖道:“恩師當面,學生不敢失禮,站著回話亦無妨。”
王閣老淡淡一笑,也不堅持,頷首頓了頓后,問道:“魏大人此來,想必是為那石縣李世忠身死一事吧?”
“是,可惜了那李文泰(李世忠,字文泰),原本是個好苗子,如今身死狐妖之手,我東廠難辭其咎。”魏魁點了點頭,嘆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