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實眼疾手快,直接把瘦弱的招財的塞進了樹洞,那里面沒風,應該要暖和些。他自己也往邊上一坐,徹底堵住了別人進樹洞的可能。
還是那話,這雨下不了多久,沒人愿意費心點柴火,此時都知道樹洞里不冷,可想進去就得讓洞旁的人退出來,再說進兩個人會特別擠,還不夠麻煩的呢。
顧秋實烤著火,往樹洞上一靠。
邊上傳來剛才那個老婦人的聲音“明遠,你有那么困嗎靠著都能睡,天一黑就上床的人是誰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在家里沒睡呢。”
顧秋實對此置若罔聞,根本不搭理。
原身何明遠,出生在蜀國大山之中的一個山村里,祖輩上都是看天吃飯的莊戶。村子很大,大到有自己的集,幾乎每天都有鎮上的挑夫過來賣些小玩意。
他上頭一個大哥,一個姐姐,底下還有弟弟,兩頭不靠,雙親大半的時間都在忙地里的活,加上大哥去鎮上做學徒需要家里交好處給其師父,家里的大人有空就干活,不敢停下來。可以說,小時候沒有人在乎他。但凡問及,都是干活時沒看見他才會想起來問一問人在何處。
在這樣的情形下,何明遠長大了,雙親做主讓他娶了村里張家最小的女兒幺娘。
按理說,等到雙親離世,兄弟分家之后,他自己就能當家做主,看著孩子成親生子,一輩子就過去了。
但是,他成親后一連生了三個閨女,甚至在生最小的女兒時,幺娘還傷了身子。大夫說需要好好養,三年內不許再生孩子,否則會有性命之憂。
村里人看天吃飯,一年到頭都在地里忙活,哪里能夠好好休養大夫這話一出,幾乎已經斷定了夫妻一人再不能生。
村里很在乎子嗣,生不出兒子會被人戳脊梁骨。何明遠自己其實不怎么在乎,孩子多了疼不過來,他自己就深受其害,并不愿意生太多,三個女兒也不錯。
可是,他不急,別人會替他急。他的姑姑和親娘為了這事上躥下跳,沒少煩他,妻子幺娘更是苦不堪言,得了不少難聽話不說,還要被逼著喝各種偏方比起他專門生女兒,大哥何明耀一連生四個都是兒子。
孩子多了,哪怕何明耀有手藝,又是鎮上的伙計按月拿工錢。妻子也能多少賺點補貼家用,但四個兒子成親生子,需要不少花銷。于是,何母做主,將大兒子才生下來的孩子抱給了三兒子何明遠。
村子偏僻,外面少有人來,住在村子里的人想要離開這里去外地謀生幾乎不可能,像何明要這樣去鎮上做伙計脫離了莊戶已經算是很能干,讀書人那是一個都沒有。而村里人種地為生,家里沒有男人確實不行,何明遠拒絕不了母親,張幺娘則是巴不得。
她實在是受夠了外人的指指點點,生第三個女兒難產,嚇得她暫時是不敢生了,也是她知道自己死后幾個女兒在家里的處境不妙,如果她死了,男人就算愿意護著,可他多半的時間都在地里干活,女兒受了欺負他也不知道。有了這個孩子,她不用再被催著生娃,也不會再被婆婆指著鼻子罵是不會下蛋的雞幾個女兒長大后,也有娘家可靠。
張幺娘很感激這個孩子的出現,夫妻倆聽從婆婆的話將其取名家寶,她撐著還沒養好的身子將孩子照顧得妥妥帖帖。
何明耀哪怕把孩子過繼出去了,也沒有徹底放棄了他,一開始經常回來探望,孩子三歲后,每年都會接過去小住一段時間。
在何家寶五歲那年秋天,村里特別忙,何明耀又把孩子接走了。
等到糧食收進來,張幺娘去接孩子時,才得知何家寶已經在鎮上的老童生那里啟蒙,且老童生還不止一次夸他聰明,說他是塊讀書的料。
張幺娘是個老實的,不知道怎么說的,反正沒能把何家寶接回來,從那之后夫妻倆辛辛苦苦賺的錢都送去鎮上供他讀書。
何家寶確實聰明,十五歲考中了童生,準備搬去城里跟著秀才讀兩年參加縣試。
為了供他讀書,家里節衣縮食,甚至還借了不少錢。如今張口就要去城里,說得好不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