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倉五的大范圍小行星帶,物質總量是太陽系兩個小行星帶的十倍。
雖然宇宙時代早期的資源儲備豐富,但是內部行星遭到小行星轟擊的概率,也是地球的十倍以上。
而且天倉五沒有太陽系這種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種氣態巨行星構筑的太空防御陣列,所以小行星、隕石活動會非常的頻繁,很難自己演化出足夠高級的生命。
不過因為是成熟的中年恒星,天倉五恒星本身非常的穩定,黑子、耀斑活動都比太陽低得多。
南門二A:1.1倍太陽質量,年齡約46億歲,剩余主序期約30年,無行星,無小行星帶。
南門二B:0.9倍太陽質量,年齡約46億歲,剩余主序期80億年以上,有一顆類地巖石行星,無小行星帶。
南門二是一個2+1的三合星系統,星系內的物質基本都被內部兩顆大恒星吃掉了,所以沒有小行星帶,。
行星也只有一個,而且距離恒星太近,只有0.04天文單位,幾乎貼在恒星上,所以是一顆熔巖星球。
綜合看來,這些恒星系里面,沒有一個是完美的。
天苑四雖然剩余壽命長,但是太年輕了,還不夠成熟穩重,而且有著20倍于太陽的輻射量,以及200倍于太陽系的小行星撞擊概率,這些情況都讓人望而卻步。
太陽系看上去似乎是最好的。
宇宙中的恒星,大部分都是多星系統,單星本來就是比較少見的,宜居帶有合適的行星的那就更少了。
而且類似天苑四、天倉五這種單星系統,都有著豐富的小行星帶,小行星和彗星活動非常劇烈。
太陽這種單星,帶著一群小弟,而且種類齊全,有多顆巖石星球,多顆氣態巨行星,因而小行星帶范圍反而較小,物質比較少的,就更加的罕見了。
問題是,這個星系現在已經有人了,而且這里是自己的故鄉。
如果現在把最終堡壘開過去,首先要考慮的事情是要停哪兒。
在地球軌道附近,忽然出現一個比地球大兩倍的星球,這對于地球的影響可是相當恐怖的。
而且,對于高級文明而言,恒星就是能量倉庫。
在地球也是自己母星的前提下,在最終堡壘既然能夠直接跳到一個單獨的恒星系中的前提下,自己沒必要和自己的故鄉星球共享一個太陽。
反過來講,最終堡壘在其他星系站穩了腳跟之后,再與地球聯系上,引導地球統一,融入自己的體系,這就相當于擁有有了兩個初始星系。
至于天倉五,也是類似的情況,這里有兩個位于宜居帶的巖石行星,以后都有可能成為殖民星。
把最終堡壘直接開過去,和兩個未來的殖民星分享一個比太陽還小一圈的恒星,這完全沒有必要。
而且這里也和其他單星系統一樣,有著十倍于地球的彗星、流星、小行星,關鍵是還沒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些大哥擋槍,天苑四都有兩個。
最終堡壘開過去之后,隨時都要做好準備,在太空中摧毀來襲的小行星。
記住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