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二題緊隨其后。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搶答
出自老子。
“何解”
“前人之中善于修道、持道者,皆是通達天地,深不可測,恰恰就因他們返璞歸真,重歸自然,所以才能包容萬千。”
一老一少你來我往,一人說完,另一人立刻接上,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停頓。這充分說明他們非但將書讀熟了、背會了,甚至還揉碎吞進肚子里,信手拈來指哪兒打哪兒。
饒是秦放鶴身經百戰,此時也不得不全力以赴,因為這一道道題目明顯在朝著超綱狂奔
前面的尚且在四書五經之中,后面卻漸漸涉及到諸子百家,莫說現在秦放鶴只是秀才,便是天下考取舉人者,也未必都能處處通達。
這不是什么隨機抽考,根本就是摸底考試
然而座上考官還在繼續,一道道題目猶如利箭撲面而來,完全沒有任何喘息機會。秦放鶴的腦子都快轉冒煙了,腎上腺素激增,瘋狂輸出,除了考題,什么都聽不到,也什么都看不到,自然沒注意到孔姿清漸漸離譜的表情。
孔老爺子游刃有余地出題,抽空細細打量著下頭起身作答的小子。
夫觀人者,無外乎“眼口心”
,此子眼神明亮靈動,不是沒算計的;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說話時節奏分明、自帶韻律,甚是悅耳;心么,從他過往來看,心思清楚觸類旁通,儼然是這個年紀的孩童幾不可能達到的程度
有心眼兒,還不少,這很好。
沒心眼兒還偏要往官場上撞的蠢貨們,這會兒都在墳里埋著呢,草都不知換了幾茬。
孔氏本家已然腐朽,便如一株古樹,外面瞧著還好,內里卻早就爛透了。
他的孫兒需得辟出一條新路來
“慎其身修,思長”
“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這幾句早已超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范圍,乃是史記十二本紀夏本紀中舜與皋陶的對話。
超綱了
太超綱了
秦放鶴的腦門兒上幾乎要憋出汗來。
天可憐見,史記包含十二本紀、二十世家、七十列傳,前后足足五十多萬字,其中頗多生僻,哪怕他上輩子知識儲備巔峰時也沒能全書背誦
不對
瘋狂運轉中的腦海中突然似有閃電劃過,轟隆一聲,瞬間將秦放鶴的理智劈回來。
要糟。
這可是史記,一整套書就能獨占幾層書架的存在,按照大祿朝書本市價,少說二百兩起步,普通人別說背誦,就是買都買不起、碰也不敢碰
秦父生前不過小小秀才,家里根本沒有這套書
甚至就連青山鎮的白家書肆也沒有
因為小鎮做題家都負擔不起
那么問題來了,你秦放鶴又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猶如數九寒天澆下來一盆冰水,秦放鶴的頭腦瞬間清醒。
清醒得都有些木了。
他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心里暗暗發苦,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于是在孔老爺子又說了句二十世家里的題目后,秦放鶴就開始光明正大的擺爛,做努力思考狀后,十分羞愧
且茫然地說“晚生,晚生才疏學淺,著實想不起來了。”
孔老爺子面帶微笑,依舊是那樣慈善,但分明秦放鶴從中看到了一絲狡黠。
老狐貍
跟這些官場老油子交鋒,無論對方的外表多么具有欺騙性,果然時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半生宦海沉浮還能全身而退的,豈能以常理度之
“不錯,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