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放鶴笑著點頭,“各人好惡不同,口述么,難免有歪曲、夸大之嫌,但基本的地理地勢、人文風貌做不得假,甚至地方上的大事,也能相互論證,又多正史、地方志看不到的細節。”
不但可以自用,或許在關鍵時刻,還能賣個人情。
很多時候的很多戰爭,包括有形的無形的,其實本質都是信息戰。
誰的信息更迭更及時,掌握得更詳細,誰就能贏。
便如異地做官,且不說交接之后下頭的官吏會不會排外,抱團欺負,光是了解當地情況就要好久。
可如果事先有了準備,一切就都不同了。
次日眾人又湊到一處文辯,期間還有寺里的大和尚在旁侍奉,竟意外是個點茶高手,能將茶沫輕松沖出迎客松的姿態,眾人見了,嘖嘖稱奇,十分夸贊。
因雙方行程路線不一,不能同行,隔天便相互道別。
臨行前,那主持大和尚還拿著斗方、宣紙跑來,挨個兒請他們題寫了字跡文章,有擅畫的,也留了一副,連齊振業也沒放過。
眾人看破他的小心思,俱都笑著調侃,“
您老也是精明的”
大和尚便如賭徒押寶,想著萬一來日誰高中,或是位及人臣,自家不就發達了么
越靠近都城,應試和游學的舉人就越多,接下來幾天的路上,秦放鶴和齊振業等人又先后遇見了好幾撥。
秦放鶴便化身交際達人,如法炮制,記錄得不亦樂乎。
進到十一月開始,風雪就頻繁起來,期間數次道路受阻,眾人不得不原地停駐。
因不急著考試,倒也悠閑自在。
等臘月十一,正式踏入都城望燕臺南門那一日,秦放鶴身上已經攢了厚厚一大卷地方輿圖,囊括大祿朝近乎三分之一的疆域。
而朝臣的名單和個人信息,也攢了兩個本子。
搞得齊振業非常緊張,生怕被人發現了,懷疑他們要造反。
望燕臺為三層嵌套結構,由外向內分別是外城、內城和皇城,外城共有陸路大小城門十三座,另有水門七座,十分繁華。
但凡天下所有,皆可在這里找到,其中亦不乏各種膚色的番邦人。
內外城看似只隔著一道城墻,實則卻更像是階級劃分,內城包裹皇城,外面的也都是各部衙門和諸多達官顯貴的住宅,又有廟宇和朝廷供奉。
外城則多以當地百姓和外地客貨為主,齊振業家的產業便在外城偏西一點。
層層盤查之后,秦放鶴一行人自南側門入外城,先去齊家的宅院落腳。
那城墻極厚,幽暗深邃,饒是正午烈陽也無法照透,馬車足足走了十幾息,眾人才覺眼前一亮,與各地截然不同的龐大和繁華撲面而來。
耳邊回蕩的是各色方言,空氣中浮動著的,除了塵土風雪,還有金錢和機遇的味道。
秦放鶴下意識用力吸了口氣,再緩緩吐出來。
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驟然加速,血液中某些遙遠的熟悉的東西開始復蘇。
終于來了。
京城寸土寸金,建筑等級森嚴,自然比不得清河府和章縣的,齊振業還有點不適應。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秦放鶴來不及安置行李,就讓秦山跟著一個熟悉本地的齊家伙計去孔家和汪扶風府上遞送拜帖。
孔家那邊,還額外帶了一封書信,寫了他們現下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