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分明看到,天元帝捏著蜜蠟串的手,突然很不耐煩地甩了一下。
寧同光本能地將剩下的話吞了回去,慢慢地,慢慢地退了回去。
他的額頭上沁出汗來,開始瘋狂回溯我是不是哪一步走錯了
姓孔的分明要講私心了,這雖不算違規,但于理不合呀
可陛下,陛下為何不許我阻止
陛下想聽他說話
想聽什么呢
站在寧同光上首的董春極其緩慢地抖了抖眼睫,眼觀鼻,鼻觀心,心中卻已然有了盤算。
陛下一定想聽人說話,也需要有人開這個口子。
只要能打破僵局,引出下面的,這個人其實可以是任何人。但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唯有他最合適。
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這邊寧同光吃癟,剩下的,便無人敢攔,孔父的聲音順利回蕩在大殿之中
“微臣只有這么一個兒子,親眼看著他一點點兒長大,從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家父身子不好,提早致仕,那孩子為了替我們盡孝,八歲就跟著去了外頭,細細算來,跟在我們身邊也沒幾年
微臣總聽別人說自家孩子愛闖禍,可他自幼早慧,從不叫微臣和拙荊操一點心,昔日欣慰,如今想來,未嘗不是一種遺憾”
他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兒子也只有他這么一個爹,若連親生父親都不肯殊死一搏,還能指望誰呢
況且陛下親口給了這個機會
陛下想聽別人說這些
說到這里,他的聲音已微微發顫,“陛下乃人君,亦為人父,想來比微臣更清楚,為人父母者,便是一輩子要操心的,哪怕他不爭氣,惹了禍,打在兒身,痛在”
他言辭懇切,未曾引經據典,也無華麗辭藻,可恰恰因為如此,才更能打動人心。
是啊,自己的孩子,就算惹了禍,也未必舍得懲罰,更何況,還是沒有過錯的孩子呢
一番話說完,孔父雙眼含淚,只撐著不肯落下來。
此舉成敗,皆在這一瞬
良久,便聽天元帝長嘆一聲,似有無限感慨,“好一顆慈父愛子之心。”
寧同光便覺腦
中嗡的一聲。
要糟
孔父沒有再說話,依舊以頭觸地,官帽就擺在一旁,顯然已將前程拋開。
關于排名是否公正的話,他半個字都沒講,但字里行間都清晰地表明了他的兒子值得更好的
天元帝也沒有再說話。
誰也不敢貿然開口,氣氛就這樣僵持下來。
現任首輔盧芳枝的徒孫便是本屆考生,全程回避,剛才才從后面過來當背景,此時也不便開口。
董春略一沉吟,主動出列,“其實老臣和諸位大人都是一樣的,明白陛下用心良苦,不過是擔心來日有人重蹈覆轍。然天下之大,人心各異,陛下日理萬機,所思所慮何止萬千,又豈能以他人之過而懲己身有過者,皆是他們自己糊涂,我等卻怎好因噎廢食而誤了良才。”
皇帝確實有提拔寒門對抗世家之心,也擔心世家復興,尾大不掉,釀成昨日高閣老的大禍,所以要權衡。
這些都是真的,寧同光從這一點出發,并沒有錯。
但有一條最致命太心急。
寧同光太心急了。
就看看吧,前三名全是寒門,甚至直到三十名,世家子所占也不足五成。
太過了。
實在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