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的百年聲譽就是最好的證明,能得他們認可的,人品自然過關。
于是汪宋兩家的婚事定下來之后,外界關于秦放鶴的敵意便肉眼可見少了許多。
就連太學中原本對他不假辭色的某些書香傳承世家,再見了,雖不好說多么親熱,至少也開始主動打招呼了。
更有甚者,一口一個“賢弟”。
這也有些道理,他們的家族拐彎抹角與宋家有些瓜葛,而如今秦放鶴成了宋家的女婿,自然八竿子之后,也就打得著了。
而原本經常蹦跶的孟鳴一黨,也好似忽然被人敲了悶棍,不吱聲了。
大局穩定,時間就過得快了。
期間齊家往返于京城和清河府的商隊也經常幫著捎信,故而兩邊雖隔得遠,消息卻一直沒斷過。
據齊振業本人講,縣學中那位術數小天才高程,自從上回鄉試失利,又經秦放鶴高壓療法,如今著實沉穩起來,學問大進。
“我同他論戰幾次,頗覺吃力說來也怪,昔日只覺徐興祖之流便是我此生難以企及之高度,如今外出歸來,再辯時,竟也覺得不過爾爾”
秦放鶴萬分欣慰,那是因為你急速成長了。
做學問就是這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仍在原地踏步,可別人進步了,相較之下,也就等于你退步了。
齊振業也是有心人,知道秦放鶴記掛鄉鄰,時不時也派阿發等人往白云村走一遭,問了他們的近況。
白云村這幾年新增了十幾戶人口,都是附近村落遷過來的,又生兒育女,人口逐漸壯大,儼然有壓過周圍幾個村落,成為最熱鬧繁華之所的征兆。
請來的先生勤勉,村學也辦得很好。
依照秦放鶴進京之前的吩咐,凡白云村孩童,無論男女,一概入學。
若在以前,各家肯定舍不得半大勞力去讀書,可如今托秦放鶴的福,好些田地都能免稅,便不似以前那么苦了,也都愿意孩子們讀幾頁書、識幾個字。
都盼著日后能有出息,縱然比不得十一郎科舉取士,好歹也能如秦海那般在城里找個輕快體面活計。
不光白云村,便是周圍幾個村子,但凡家境略寬綽些的,也努力將孩子送來就讀。
只要有得選,誰愿意子孫后代如自己一般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過活呢
太累了,能累死人的累。
因秦放鶴的舉人牌坊就立在村口,每每孩童們上下學,或是附近有經過的讀書人,都愛來摸上一摸,沾沾喜氣。
后來,也不知從哪里傳出來的荒唐話,說是秦放鶴乃文曲下凡,最利左近,摸一摸便能溫泉灌頂,可開竅。
如今那牌坊下半截但凡人手夠得著的位置,都被摸得油光锃亮
每逢縣試之前,還有十里八鄉的童生特意帶了瓜果貢品來拜,聽說還真有個中了的,眾人越發信以為真。
秦放鶴看到此處“”
我還沒死呢
現在白云村村學中也有不少女學生,梅梅年紀不大,氣勢卻足,儼然成了女學生中的大姐頭,整日帶著一干小姐妹與人爭強斗勝,功課半點不弱。
5少地瓜的作品大國小鮮科舉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年初曾有外頭某個富戶的太太看中了梅梅讀書識字能掐會算,是個當家主母的好苗子,有意娶她做兒媳婦。
可小姑娘聽著秦放鶴的故事長大,并不愿意,也不管人家老臉上過得去過不去,當場掀開門簾子沖出來,大聲道“我才不與人做媳婦,趕明兒我長大了,也要像大海哥那樣,去鎮上做個女賬房”
那太太聽了,當場就要黑臉。
可旁邊的人就小聲提醒,說這是秦舉人十分看重的,臨走時特意說過的,不許村里人阻撓她讀書
那太太只好又憋了回去。
梅梅娘早年便得了風聲,知道十一郎看重自家女兒,心也有些野了,并不將對方不快放在心上,胡亂說了幾句童言無忌,便將此事岔開了。
哼,來日俺們梅梅可是要跟著十一郎做大事的
縱然不進京,少不得也要立一番事業,誰要與你窩在山溝溝里做媳婦立規矩
而最大的好消息莫過于,多年苦讀后,悶葫蘆秦松終于中了秀才。
名次并不靠前,文章也不算特別出色,但他字里行間頗有幾分秦放鶴的味道,便也有些不同了。
如此,白云村便有更多可以免稅、免除徭役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