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阿芙去了,少不得又要碰上哪位皇子妃。
見了麻煩,說話間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索性提前找個由頭,直接不去。
年底易生事端,能躲就躲。
“之前我尚在閨中時,其實也曾與母親見過壽王妃兩次,雖未交談過,但總覺得是個十分清高孤傲的人,”阿芙慢慢說道,“可今日她卻一反常態,十二分溫柔和氣,還單獨叫了我近前說話”
壽王妃只比阿芙大三歲,又都是成了親的,倒也有些共同話題。
原本阿芙就有些警惕,聽到后面什么“我那個孽障,只一味混鬧,能有六元公五分靈光,便心滿意足了”,便警鈴大作。
阿芙慌忙告罪,“王妃說笑了,世子才三歲,還小呢,又活潑,自然愛玩鬧。他是龍子龍孫,得上天眷顧”
連中六元,確實光彩,但若阿芙真的應承這話,豈不貶低了皇家
這話壽王妃可以說,壽王可以說,但阿芙卻不能接
“我隱約聽著,她似乎有想讓你為世子啟蒙的意思,”阿芙蹙眉道,“并不敢應,也不敢推辭,只好裝作聽不懂的,胡亂應付過去。”
若以秦放鶴的戰績,為孩童啟蒙自然不在話下,但也得看是誰家孩童。
若果然應了壽王妃,就相當于直接站隊了,且不說日后前程如何,必然遭天元帝猜忌,也得罪了其他幾位皇子。
秦放鶴聽了,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你做得很好。”
歷來朝堂都伴隨著皇權之爭,大祿也不例外。
但這里有個好處,就是早在開國之初,為防外戚干政,朝廷便立下規矩,后宮嬪妃和諸皇子妃只可選五品以下官員家的女眷,甚至是平民之女。
故而現在幾位皇子雖然漸漸成人,但外家都沒什么助力,鬧起來的也有限。
壽王妃有此舉動,顯然是壽王的意思,他有點急了。
他想做太子。
之前不是沒立過太子,但這項榮譽仿佛帶有魔咒一般
皇后所出的皇長子當年剛滿周歲就被天元帝立為太子,名正言順,也曾寄予厚望,誰知九歲時騎射摔死了。
然后二皇子順勢遞補,結果幾年前,又因病夭折。
天元帝為此大受打擊,連著消沉數日,再也不敢輕易立太子。
但國無儲君不穩,太子之位雖未定,但過去幾年中,三皇子一直最受皇帝喜愛,分明成年了,也依舊住在宮中,許多人早已將他視為實際上的太子。
然而福兮禍之所倚,吹捧的人多了,三皇子一派也漸漸有些飄飄然起來,后來就發生了震驚朝野的江南鹽稅案,三皇子就此被打壓,母妃并一干黨羽殺的殺、抓的抓,一時風聲鶴唳。
如今幾年過去,四皇子二十了,五皇子生子了,后頭的六皇子、七皇子一個十一、一個六歲,也漸漸長大,前不久又有后妃有孕而天元帝卻還健壯。
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壽王每每想起來,便覺心驚。
雖說祖父、曾祖父都非長壽,然多少也有些征戰和疾病的緣故,如今父皇龍精虎猛,再延續二十載恐不在話下。
待到那時,我就四十多歲了,而下面的弟弟們也才二三十歲,正是朝氣蓬勃,最有野心和能力的時候。
昔年父皇未及弱冠就繼位,日常也偏愛年青官員,焉知不會將當初對自己的寵愛,轉移到那些年富力強的弟弟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