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不夠成熟,但足夠專注,這就是高程的特質。
如果想讓他最大限度發揮才能,必須有人替他規劃一條路,給予保護,然后他只需要按著走就行了。
說白了,是個全身心搞科研的好苗子。
秦放鶴就想著,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由他開始,率先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呢
之前他為什么想讓朝廷對外用兵,卻不先對付北方陸上強敵,而是先考慮海外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依靠現有的科技發展水平,陸上作戰非常依賴于馬匹奔襲、運輸,但大祿境內的優質牧場不多,良種馬進口和培育從根源上被人卡了脖子。
且北方廣袤且嚴寒,氣候惡劣,長期生活在中原腹地的大祿軍隊去了,戰斗力必然大打折扣,軍需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
雙方一旦開戰,敵國甚至都不用做什么,只要一個拖字訣,拖到冬半年滴水成冰,大祿軍隊就不得不無功而返。
而北方匈奴等國也深知這個現實,所以有恃無恐。
然大祿造船航海技術領先世界,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優勢在海上,真要就近打起來勝算極大,甚至可以說贏定了。
但這還不夠。
現有的原始航海動力幾乎完全依靠于風力和潮汐,中短距離作戰也就罷了,若想走得遠一些,就必須從根源上改進動力。
而一旦蒸汽機成熟應用,就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跨世紀的難題。
試想一下,當其他國家還在依賴于畜力和自然之力維持基本需求時,大祿祭出吞吐著蒸汽的遠洋鋼鐵巨輪和火車那會是一種何等震驚世界的碾壓
但高程聽了,卻沒能在第一時間順利接收這份激動。
“好是好,可我沒親手試過,不確定究竟能負重多少。”
他只是初步窺見了這一行一點微弱的可能,僅看眼前這點輕若無物的小木頭人,現階段完全想象不出廣泛應用后的威風凜凜。
只是隱約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這個概念會如何改變世界,現在的他對此還一無所知。
秦放鶴表示理解,“這個不重要,你只要去做就好了,不過有一點,暫時不要讓不信任的人知道,注意安全。”
未來十年之內,大祿與東南沿海諸國必有戰事,他不確定第一次工業革命能不能趕得上,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掌握最頂尖技術團隊中必須有自己的人。
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掌握話語權。
所以盡管知道天元帝目前對自己充滿信任,他還是沒有選擇第一時間上報。
一來,僅靠秦放鶴自己的力量,目前階段還沒有辦法將蒸汽機的概念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只靠這點小玩意兒,很容易讓天元帝產生一種不實用的初印象。
而一旦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后期再想讓他重視,派出專人投入大
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就很難。
所以還不如先讓自己人干了,拿出實打實的成果后直接上報,來個一眼震撼。
二來如果東西交給天元帝,他老人家必然又會考慮什么制衡之術。
按照之前他對盧實卸磨殺驢的做法,以及當下對苗瑞的牽制來看,最后即便研究出成果,頭功能不能落到自家的頭上,還真不一定。
前車之鑒,秦放鶴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