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興帝說完要調李耀回京之后,便暗暗觀察曹勛的神情。
見曹勛皺眉,乾興帝遲疑道“舅舅覺得李耀回京不妥”
曹勛面露無奈,低聲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您是覺得,在京城給李耀安排個差事,更容易抓到他的錯處,一勞永逸。可皇上別忘了,他是顧家的女婿,一旦他出事,顧首輔肯定會想盡辦法幫忙轉圜,文臣一張嘴,興許會利用百姓輿論,壞了您的名聲。”
乾興帝攥了攥拳頭。
現在內閣以顧首輔為首,這老頭看似什么事都順著他,其實順著他的都是小事,一旦涉及到大事,他有什么反對意見的話,顧首輔便會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喋喋不休地給他講道理。
論引經據典,乾興帝哪里辯得過一個首輔老頭想讓母后跟自己一條心,母后也不知道是真的被顧首輔說服了,還是故意幫著顧首輔,把他當不懂事的孩子看。
有些煩躁,乾興帝不高興道“可是叫李耀去打倭寇,就怕他又立功。”
他故意露出妥協的意思,想讓眼前的舅舅做出一定讓李耀戰敗或戰亡的承諾,以此來試探舅舅到底偏向妻族還是他這個外甥。
曹勛沉默片刻,抬眸看向外甥,道“那就叫李耀回京,只是在李耀回京之前,皇上最好先想辦法將顧首輔逐出內閣。”
乾興帝愣住了。
先對付顧首輔
他也想啊,可顧首輔被父皇器重了二十多年,連外邦都知道大夏能恢復百年前的強盛都歸功于這位首輔,在這種情況下,乾興帝冒然給顧首輔安個罪名,根本無法服眾。所以,在抓到機會之前,乾興帝一心就想著先拿李家出氣。
曹勛解釋道“只有顧首輔失勢,將來您懲治李耀時,朝中才不會有人幫他說話。”
乾興帝服了,這舅舅是真的一點都不在乎美人舅母啊,一招比一招狠,他先前真是懷疑錯人了
佩服之后,乾興帝非常高興,還是舅舅這樣的好,一心一意為他著想。
乾興帝“那舅舅教我,該如何解決顧首輔”
這時候,乾興帝已經把高大偉岸的舅舅拉到了椅子上坐下,他則像個虛心請教的學生,信任又不失親昵地站在舅舅身邊。
曹勛思索片刻,提點道“顧首輔于國有功,輔政上無可指摘,皇上只能從他的私德上入手。”
乾興帝“我明白,我早教錦衣衛去查過顧家了,奈何顧家家風嚴謹,本家與旁支都沒有能揪出來做文章的地方。”
人無完人,顧家這么多族人,當然有些小瑕疵,卻沒有一件能立案判罪的事。
曹勛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
乾興帝立即笑了出來。
才十二歲的乾興帝,幾乎每天都要上課的,除了翰林院那邊,顧首輔等閣老也會抽出時間輪流去教他。
只是乾興帝不愛讀書,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連曹太后也無可奈何。
小皇帝可以逃課,顧首輔等人卻要按照先前的安排準時來御書房等著。
臘月初四,又輪到了顧首輔。
顧首輔年近六旬,身體還算硬朗,只是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這兩年頭發白得越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