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激動當中,顧老爺子宣布了,“今后老二讀書的事還是繼續”
“爹”話都還沒說完,顧常山就忍不住叫了一聲,畢竟這回關系到的可是他兒子讀書的問題。
雖然是家里老大,顧常山可沒有要讓著弟弟的意思,都各自成家了,當然要更顧惜自己的小家庭。
對于想讓兒子讀書這件事,可不單單只是他的妻子楊氏想,他自己也是很想的,誰不知道讀書的好處啊,現在家里肯供,那當然要抓緊這個名額。
“好了。”顧老爺子對家里人的心思也摸的透透的,他說道“老二畢竟讀了這么多年,就給他最后一次機會,今年讓他再讀一年。”
顧常山著急“可是毛蛋今年都已經十歲了,本身年紀就不小了,要是再拖一年可怎么是好。”
這讀書可是個費時間的時間,等以后毛蛋考取功名,怕是得等到三十多歲才能看到一點成果。
也不是顧常山兩口子不想早點送兒子去讀書,只是前幾年顧常林在家里的地位還比較穩,年紀也沒有很大,兩口子更不知道顧常林在私塾里面的表現,老宅那邊的堂侄和顧常林一樣,什么都沒考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都已經供了顧常林這么多年,眼看就要出成果了,可不是他們說想讓顧常林回來就回來的。
至于說兩個人同時都供,那也不可能,讀書可費銀子了。
顧老爺子道“這一點我和老二也商量過了,他以后每月放假回來的時候,會給毛蛋還有小羊他們一起啟蒙認字。”
顧常山一時噎住,楊氏反應倒快,嘀咕著,“一個月也就放三天時間,平時不在家,那能教幾個字忘了都不知道找誰問去。”
說起來顧家這一家人,顧常山和顧常林的歲數雖然隔了好不少年,但實際上他們倆都是上過學堂,認過字的。
早在很多年前,他們村有一個秀才開了一家學堂,因為收費便宜,所以村里好些人都把孩子送了進去,顧常山就是那時候去的學堂,當時老宅那邊也送了人讀書,不過并非是現在考上童生的那個堂侄,那時候人還沒出生呢。
村里的孩子自由慣了,基本上進了學堂后,都并不怎么喜歡早出晚歸的去讀書,顧常山也不例外,所以學了一陣子之后,他就又回來了。
后來顧常林年紀到了,也順理成章的去學堂認字,這在當時并不奇怪,如果會認字的話,去城里找工說不定也會容易一點,萬一碰上一個好工作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村里家家戶戶,只要家里不是太窮,那幾年都會將孩子送到村里的學堂去,反正收不到幾個銀子,更有甚者送些家里的糧食也行。
當然,也正是因為收費低,秀才都養不起家,后來就和家里人一塊搬走了。
但是顧常林卻是抓住了那一次的機會,在學堂里表現的極其好,深受當時秀才的夸贊,又使了些手段,讓顧老爺子送他到城里繼續讀書,一直就到了現在。
雖說顧常山當初也是在村里上過學堂,但那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現在讓他認字,基本大部分都已經不記得了。
整個顧家,除了顧常林,還真找不出一個認字的。
顧老爺子的話也停了,好像確實是這樣,顧常林的手也頓住,正在氣氛靜止的時候,顧熠開口說話了,他甜甜的笑著,“大伯娘不必擔心,小羊能記住很多字的,到時候毛蛋哥要是忘了可以問我。”
楊氏的第一反應是,“二弟你私下教過小羊認字了”
她心頭瞬間火起,好啊,這老二家是怎么回事,教認字居然還避開他們大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