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顧熠讀書這件事,是顧常林和朱巧娘早早就有的共識,顧熠學了一年的字,現在也六歲了。
這個年紀不大不小,正好是該上學的年紀。
當年顧常林就是這個年紀讀的書。
只是,朱巧娘問著“你有想好讓小羊到那個私塾里讀書嗎”說到私塾相關的事情,當然是本來就讀了這么多年書的顧常林更清楚了。
原本朱巧娘還想著直接把小羊跟顧常林都送到一家私塾讀書,這樣有什么事顧常林這個當爹的也好照顧著點小羊。
只是上次在酒樓前看到的那一幕,讓朱巧娘意識到,顧常林在私塾的日子并不好過,既然是這樣的話,她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去那間私塾了。
要是那些少爺把脾氣撒在小羊的身上,朱巧娘想想就不能忍受。
倒不是她不關心顧常林,只是她的腦子跟顧常林比起來完全沒有可比性,而且在顧常林自己沒有明說的情況下,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說。
顧常林道“在離咱們那院子不遠,有一家齊夫子開的私塾也不錯,我打算讓小羊去那讀,回家也方便。”
朱巧娘試探道“不跟你在一個私塾讀嗎”
顧常林道“還是算了,我那私塾里的學子不是那么好的,小羊他去了要是受欺負就不好了。”
朱巧娘沉默了一下,她知道顧常林的意思,忍不住道“既然你們那私塾不好,要不你干脆和小羊一起,都換一家私塾,也省得小羊到了陌生的地方不習慣。”這樣的話,顧常林應該也能避開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學子了吧。
她細細的說道“銀子這些你不用擔心,以后分家了,我和翠翠刺繡賺的銀子就不用再上交公中了,加上小羊掙的那四十兩,這幾年應該是不用愁了。”像是最費銀子的課本、硯臺等等,顧常林那書房滿滿當當的都是,小羊讀書就不用重新買了。
其實她言中之意,是不想讓顧常林為了銀子繼續留在那間私塾。
她以為顧常林不換個地方讀書,是因為想繼續賺錢。
她清楚,顧常林并不是個喜歡太依賴別人的人,從他們成親以來,哪怕她會一手好繡活,但顧常林從未指望著從她這里掏錢,相反,顧常林對她很不錯,會給她買需要的東西,禮物驚喜等等從不會少,還會給她銀子,做事體貼周全,長得又高大俊美,實在可以說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了。
這也是為什么朱巧娘會關心他的原因。
但顧常林沒有答應她的這個提議,“不用了,我在現在的私塾已經習慣了,等以后再說吧。”不是他不想走,而是他走不了。
以前也不是沒有人在得罪了那幾人之后就想走,但那沒用,還不如讓他一直待在私塾里,好歹還能伏低做小的周轉一下,只要他足夠靈活,日子就還能過下去。
而且他也不是沒有突破口。
見他不應,朱巧娘也沒法子了,她就是農家普通的姑娘,沒有太多的能力,只能心中希望顧常林能
一切都好。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
,
“娘,我想去爹讀書的那個私塾。”
朱巧娘都呆了呆,不過他們本來討論就沒避開兒子,兒子會參加討論也正常,她道“你爹都給你找好了私塾了,不用怕,跟你爹離得很近呢。”
顧熠道“那不一樣,我想和爹一起。”
顧常林笑了,不過雖然他在被那些人欺負的時候,有期待過要是他兒子能夠把這些人全都解決了該多好,但回歸現實,他并不期望兒子這樣去做。
那些人家里都不一般,要是出事了,肯定有很多人徹查,他并不想讓兒子卷入這些是是非非中,他自己尚且還能夠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