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的這方面她就自信了,她有長達十幾年的經驗。
林薇徹底忙碌起來,工廠、店鋪、倉庫、唐樓,她往返于四地之間,從早到晚幾乎沒有喘息的功夫。
晚上的那一點的學習時間對她來說都算休息,至少可以坐下來喝口水。
她的團隊還沒成型,前期只能自己多辛苦。她給自己唯一放風的時間,就是去學校接孫沐茵的這段路。
有時候步行,有時乘車,感受著這個年代港城的風土人情,或是放空頭腦,將自己緊繃的節奏放下來。
路上她經常能收到一些小廣告,地產居多。
「貸款買樓,平過交租。」
「全港最平,欲購從速」
這時候的廣告標語在后世看來也是不差的,全是四字對仗,朗朗上口,邀你入伙。
現在的港城已經流行分期付款了,叫做賣樓花,每個月只要還幾百塊的貸款,就能在香港買房,讓她這個從后世走過的人動心不已。
確實很便宜,但似乎還可以更便宜。
兩年后的港城,將迎來第一波移民潮,市民變賣家產離開港城,樓價急劇下跌,造成股災,繁榮的港城陷入低迷,這樣的情況會一直延續到1969年底。
如果想要入市房地產進行抄底,她必須在這兩年內積累足夠的財富,才能在后面的游戲中獲得入場券。
“如果方便的話,請將這個消息告訴任何可能感興趣的人。
“啊,好。”林薇收下傳單,今天她收到的并不是房產廣告,而是一個慈善義賣的宣傳。
這讓看慣了房產廣告的她有些意外,尤其發傳單的還是一個外國女人。
港城的外國人不少,但在外面頂著太陽發傳單的外國人,她是第一次見。
對方很聰明,選擇在
女子中學的門口,現在能讓女孩子讀書的,家中都是小有積蓄,找準了目標客戶。
上面寫著為了籌建女校而舉行的慈善義賣,如果有家中有閑置物品希望能獲得捐助支持。“大多數學校男童比例高于女童”
孫沐茵出了校門就看見林薇在老地方等著她,手里拿著一張傳單翻看,便走到對方身后一起看了起來
她讀了幾句,問道“你想捐東西嗎”
“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沒有東西可以”林薇話至一半,掌著傳單快步走到那位外國女人面前。
“收音機可以嗎”她問。
葉靜恩露出微笑“當然,這最好不過了。”
然后林薇就捐了十二臺收音機。
原本她是沒有收音機可以捐的,他們修理的電器主要集中在冰柜,連電視和空調都要推后,結果最近這些日子,因為林薇太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倉庫,就導致冰柜的維修進度擱置。
林薇在的時候,他們還沒覺得,有搞不懂的直接問一問就行,但是林薇不在了,他們就發現很多問題他們搞不掂,但也不能待著什么都不干,他們就修理起自己拿手的電器,現在冰柜電視大家都消費不起,但是買收音機的人多啊,電工們修理收音機很有經驗。
林薇就這樣收獲了一批收音機。
“一分錢還沒賺到,就先捐了這么多收音機給鬼妹,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