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更,一個小時一更,諸位讀者大大有票可以砸出來了!)
…………………………………………………………………
這起原本平淡無奇的殺人案,居然和汪偽政府司法院、汪精衛、李士群全部牽扯到了一起。
有人給上海《平報》寫了一封匿名問:“華美藥房發生了胞弟殺兄巨案,如此倫信,責常巨變,何以報上一字不登?是否在華美藥房的銀彈攻勢下,你們也被收買了?你們得到多少錢?”
報社懷疑負責社會新聞的記者也受賄。
這個記者聲辯自己既未受賄,也不知有此事實,他為了證明自己清白,花了幾天時間調查,居然把案情經過寫了出來,向報社交卷,并于第二天以本埠頭條新聞披露,頓時轟動。
事情一經捅岀,便弄得上海各報天天都有華美藥房小開殺兄案的新聞,要是哪家報紙不登這項新聞,反像是告訴人家:“此地無銀三百兩”,已拿了徐家的錢了。
華美藥房殺兄案移交上海第二特區地方法院后,司法行政部怕法院為承辦這件案子岀紙漏,使汪偽政府受輿論攻擊,下不了臺。
所以政務次長汪曼云來上海的時候,曾把上海第二特區地方法院院長孫紹康召去,要他對這件案子格外留神,千萬不可給人話柄。
“孫紹康?”孟紹原聽到這里冷笑一聲:“就是那個只認錢不認人的孫院長?”
“除了他還能有誰?”吳靜怡笑了一下說道:“孫紹康告訴汪曼云,他為慎重起見,已決定把這案子交給刑庭庭長袁孝根去辦。汪曼云聽了很高興,因為袁孝根是他的的同學,平日辦案還算謹慎。
汪曼云還不放心,又把袁孝根找來,告訴他孫紹康的號把這殺兄案交他辦,是為了慎重,部里對他寄以殷望,希望你好自為之,使我們法政同學臉上添光。其實,這時孫紹康、袁孝根早已受賄,對如何辦理此案,成竹在胸。”
孟紹原聽到這里點了點頭:“我想大致也是如此,孫紹康、袁孝根接手此案,那是一定要從中狠狠地撈上一筆的。”
“是這樣。”
吳靜怡隨即繼續說了下去。
戲是要經過搭配才能上演的。徐家所聘請的律師,實在也欠高明,先是教被告徐濟皋裝瘋入瘋人醫院,后又教他到法庭上裝傻賣顛,無論法庭怎樣盤詰,他總是一聲不吭。
法庭裝模作樣地開了幾庭,便草草判決有期徒刑10年。
判決之前,行賄受賄已傳遍全市,現在此案判得如此之輕,更是輿論嘩然,一致認為其定有隱情。
其實就案情而論,如被告徐濟皋當庭承認,是長兄動手在前,因防御過當,一時失手,并非有意殺人,這誤殺罪充其量也不過判個無期徒刑,社會上也不至于發生那么大的反響,況且以后還有出獄的機會。
而結果乃愛之適所以害之,被告當庭不答不辯,判決后又不上訴,反而顯得情虛。
汪偽司法行政部為輿論所迫,急忙派一個司長來上海徹查。
他一到上海,就有人送他一筆萬元的厚禮,他往口袋里一塞,便悄然回南京復命,結論自然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