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原因就很復雜了。
有生產條件的限制,比如農具粗陋、開荒難;也有社會因素,比如人口少,對土地的利用率低,以及良田都被貴族占據,或劃為私田,或圈成游獵之所等等。
稚唯直接將那些可能屬于貴族的良田排除在外,再區分種稻的水田,和種粟、麥、菽的旱地,根據土地條件不好不差的田產情況,去想最合適的農具。
比如秧馬、谷礱等。
但系統有些看不下去。
“你別折騰木頭了。”
[請精準用詞,我這叫改造農具。]
系統感覺匪夷所思“搭積木式改造農具嗎”
話音剛落,“咔嚓”一聲,稚唯又掰斷了一根粗木條。
她“”
系統“哈哈哈哈哈哈”
眼見小女子陷入沉默,熟練地拍拍手上的木屑,撿起斷裂的木條隨手一扔,夏媼有心安慰,又忍不住順勢瞄向院墻角落,那里是堆放柴薪的地方,目前已經堆疊了一座“小山丘”,新木條正正好壘加在最上面。
預計“小山丘”還會越壘越高。
再看看她們面前的“四不像”。
嗯起碼女孫掌控投擲力道的能力是更強了呢。
夏媼清清嗓子,提議道“阿唯莫急,咳咳,不如你來說,大母來做”
稚唯望天。
是她不想嗎
是她描述了大母依然做不出來啊
稚唯知道這不怪夏媼。
如果她能繪出圖紙的話,夏媼可以照本宣科去做,但她對古代的農具本身就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大致的樣子和它的作用,具體里面什么零件構造她并不清楚。
碰上她這種只會嘴炮的“甲方”,就很為難夏媼。
倒是夏翁,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更強,若有他在,多做幾次實驗應該就能制出成品。
系統疑惑發問“我剛才就想問了,為什么阿唯你這么著急改造農具等夏大父到家后再做不好嗎”
稚唯頭疼地道[不知道蒙恬允許大父留家幾日,我怕來不及。]
說到這兒,稚唯懷著喜憂參半的心情,跟系統科普一下秦朝的辦事效率。
商鞅變法時對這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官府當天的公務必須當天處置,今日事今日畢,絕對不能拖過夜。
類似的要求放在軍中更甚,尤其是涉及到爵位這等利益相關事宜。
當軍中確認好每個士卒的首級記錄無誤后,就要將記錄送到士卒的戶籍地,由當地縣府衙評判爵位,給得爵者發放該有的土地、錢財、奴仆等。
如果士卒此時不在縣內怎么辦那就暫由家人代領,反正不管怎么樣,必須在三天之內落實,否則負責人縣尉就會被撤職。
系統心有戚戚“好嚴格啊,這簡直是逼死拖延癥患者的節奏”
[所以啊,]稚唯嘆氣,[要是大父只被允許留家日]
系統想了想,道“可秦軍安排人手送夏大父回安豐縣所用的時間就不止日吧要是留家時間短,感覺很沒必要啊”
[你不要考慮時間成本和沉沒成本。]
稚唯淡定地道。
[大秦以法家治國,不講人情,命令下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會計較人力耗損。而且我沒記錯的話,王翦打完新楚王和項氏,還會繼續去收拾楚國境地里的各個越人部落,那不是塊好啃的骨頭,這也可以算是以后攻打百越的前篇。秦軍若需要大父,必不會讓他離開前線太久。]
稚唯起身活動了一下,捏捏酸脹的手指肚,重新燃起斗志。
[要在日內想辦法讓大父展現出跟農業有關的卓絕技術,以至于讓蒙恬留下他,我不提前做著準備怎么行]
系統看了眼被稚唯和夏媼折騰大半天仍然瞧不出雛形的農具,理智地選擇不說話。
另一邊。
從名為蒙恬的將領口中得知自家女孫的現狀,及其這段時間做出的成就,夏翁回家的路上一直恍恍惚惚。
有興奮,有不可置信,也有疑惑。
更多的還是遺憾。
遺憾他沒能陪在女孫身邊,及時看到她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