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草是山海經中的仙草,傳說“服之不夭”,起死回生。
稚唯已經覺得很是乏累,心頭還有些事一直被她壓著,令她無端煩躁,便在頃刻間失去耐心,無力吐槽道“人參倒是能,那也不能天天吃。延年益壽又不是長生不老,想要做到并沒有那么難啊何必每每執著于此事”
此話一出,眾人皆陷入寂靜。
一口郁氣隨著抱怨吐出,稚唯好不容易緩了口氣,平復下開始急促起來的氣息,想起自己放在這個時代的狂妄發言,剛準備找補幾句,結果一抬眼,冷不丁對上幾雙充滿審視、探究、熱切的眼睛。
她只覺得頭疼,什么也不想說了。
“法吏、兩位將軍,還有諸位,”稚唯直言,“小女身體不適,可否先行退下”
既然已經沒有要問她的事了,趕緊放她走。
察覺到小女子的狀態異樣,一直沒開口的蒙恬拍板道“阿唯去休息吧,我會調撥近衛過去,若有需要盡管找他們。”
稚唯多看了他一眼,沒有反駁,行禮告退“多謝中郎將。”
系統低聲嘀咕“蒙恬這是要保護你還是要監視你啊,阿唯”
[有長進了嘛。不過按當下情形,應是前者居多。]
只是在臨走的最后時刻,稚唯又佇足詢問了羊、麥幾句話,得到答復后才離開。
聽到的系統疑惑道“阿唯問這個做什么”
稚唯微瞇眼,踏著盈盈月色和篝火之光往翹首而待的夏翁夏媼走去。
她心情不好不全是因為眾人對壽命的過度追求,還因為黃精之事背后的意義。
細想一下,只是采蘑菇,軍醫們明明已經帶上了廚子,人手足夠充足,何必再帶隸臣妾
如羊、麥所言,是因為她。
她在教軍醫們識別蘑菇時,說過希望大家可以學會這項技巧,以此增加謀生或獲取食物的途徑。
這里的“大家”,稚唯并沒有排除掉有罪的隸臣妾,是因為秦律的特殊性。
試問在大秦的苛責律法下,隸臣妾里有多少該死的重罪者有多少只是被連坐制牽連
而軍醫們知道她是為了底層民眾著想,這才挑選隸臣妾帶上。
可那兩個殺人未遂的隸臣處于軍隊層層監管之下,身負刑罰,每日勞作,今日得到片刻的放松時間,又能學到知識,他們卻并不感激軍醫,反而會為了聽到的一字半句,為了虛無縹緲的利益可能鋌而走險。
稚唯看得出來,羊軍醫和麥軍醫的怒火單純是因為險些被謀害一事,并無“好意得不到回報”的憤懣和心灰意冷。
就好像那些隸臣妾不會感激他人是件很尋常的事。
蒙恬、王離更是對此無動于衷。
他們或許是對的。
因為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所以在貴族眼里,在富有學識的人眼里,賤民不懂禮多正常啊。
而管子這句話出自牧民篇,商鞅提倡愚民、弱民、疲民、勞民。
他們把民當人嗎
所以他們不生氣不是他們寬宏大量,而是源自對底層民眾的蔑視。
可蔑視的時間長了,連“民”自己也就忘了,他們并不是生來卑劣。
民尚且如此,何況是奴、犯
今日受傷的是羊和麥,稚唯卻覺得宛如有一瓢冷水澆在她頭上。
這是在提醒她,她為之努力的群體,或許會在哪一天就因利益向她捅刀嗎
稚唯忽感腳底虛浮,像是在走一條懸在半空的路,不夠踏實,沒有安全感。
她理智告訴自己是信念受到了沖擊,大腦卻無法很好平衡情緒。
及至夏翁和夏媼跟前,他們簇擁著她夸她厲害,稚唯滿腹心事,虛喚了一聲“大父、大母”,未及多言,陡然失去意識。
“阿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