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打獵的時候,她詢問幾個近衛后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還是雞鴨鵝少啊。
個體家庭不會養太多禽類,收獲的羽絨少,也就感受不到這東西的好處。
貴族豪強有充足的獸皮御寒,不會稀罕家禽的“賤毛”,而他們喜愛的珍貴鳥獸的羽毛,只會被做成華麗的“羽衣”,讓他們穿在外面彰顯身份和權勢。
此事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擴大養殖規模。
稚唯一開始想知道都城大約有多少戶人家飼養家禽,但周圍沒人知道具體數值,她只能以安豐縣為參考舉例,在整合信息后基本確定,以一縣的家禽數量,想要在今冬讓縣城每一戶擁有一件羽絨服都很難。
距離冬天的時間太短了,季節也不對,沒辦法低成本繁育家禽。
就算從當下開始收集整個咸陽的羽絨,今冬能溫暖三分之一的咸陽就挺好。
事實上,稚唯現在跟蒙恬談及想法,開口就是“五年計劃”。
好在蒙恬沒有認為她在異想天開,或是讓她過幾年再說,反而很認真地問詢起有關于羽絨服的細節。
稚唯對此知無不言,同時在心里肯定,雖然沒有消息透出,但秦王政此時一定已經將匈奴放進了未來的軍事計劃里。
打百越可用不著預備保暖措施。
系統對蒙恬還保留著因他有心保護稚唯的好感,猜測道“蒙恬也許就是關心民生,不想讓黔首受凍呢”
[我沒說他不關心,這不是輕重有別嗎。]
換做是稚唯,問到底是把匈奴趕出去重要,還是讓百姓不挨凍重要,她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再糾結也能做出選擇。
蒙恬的確不能親眼看到未來匈奴帶給中原的危害,但他是軍事家,單看他向秦始皇提議修長城這一點,就能發覺他目光長遠,戰略正確。
稚唯一時走神,描述起成熟的養殖業前景,一個不小心說過了頭。
“雞鴨可以供應肉蛋,增強人的體魄;羽絨可以充為衣被的內容物,御寒保暖;趕上蝗災,還能提前把雞鴨放出去吃蟲卵”
“啪”
稚唯陡然回神,見是蒙恬不慎打翻杯盞,
青年武將卻無暇顧及濕掉的的衣擺,直直地看著她,細問“你說什么”
稚唯“”糟糕。
她尷尬地輕咳兩聲,正坐直身,起手行禮“阿唯絕對沒有詛咒大秦遭天災的意思”
“不是這個。”蒙恬抬手打斷她拜下去的動作,抓出重點問,“阿唯說雞鴨吃蝗蟲”
稚唯一愣,反應過來自己的失言,卻沒反駁,只謹慎地回道“雞鴨吃蟲子,蝗蟲不也是蟲子吃不吃的試試不就知道了”
又不是只有蝗災時才有蝗蟲,要做個實驗應該不難吧
蒙恬聞言同是一愣。
也對,
眼見為實。
他道“好,我記下了。”
稚唯低頭瞄了一眼,見蒙恬手指不自覺搓捻著,似是在思索什么,便沒再繼續說羽絨的事,左右等她做出成品還需要一段時間。
〈53〉
公元前223年,秦王親到樊口受俘,責備負芻弒君之罪,廢為庶人。
新楚王熊啟戰時繼位,存在時間太短,楚國民眾對其印象不深,相比之下,前楚王負芻更能頂起一國之君的頭銜。
而讓楚人親眼看著自己的國主被廢,打擊他們復國抵抗的念頭,此舉政治意義濃厚。
歸途咸陽中,秦王政心情不可謂不好。
恰好蒙恬接連送來的石轉磨圖紙、美食食譜等,少府皆成功復原,秦王政便于一日午后設宴隨行眾臣。
沒有膾的那種。
自太醫丞夏無且得秦王政恩典,給諸位朝臣分發驅蟲藥后,這道“美食”就徹底從君臣的案幾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且大家的意見難得實現統一。
誰要是嘴饞生魚片就自個兒回家吃去,敢大庭廣眾提起,頭給你打歪。
這日宴會設于戶外,風和日麗,天氣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