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出言請坐,蒙恬和長者卻不動彈,稚唯歉意地笑道“屋舍簡陋,條件有限,若是二位尊者介意”
蒙恬嘴角一抽,快速瞄了眼看不出情緒的王上,頭疼又無語。
這小女子分明已經看出“長者”身份貴重,竟然還敢把“趕人”的話說出口,真不知道該說年幼無知還是直率硬氣。
蒙恬趕緊截斷稚唯的話,指著她身后問“這案幾是怎么回事”
稚唯微愣,扭頭看了眼身后一整套的高腳桌椅,略略沉默。
關于桌椅板凳的問題,她早在安豐縣的時候就想改動,但礙于這個時代的禮儀規范標準,她忍住了。
不要覺得改變坐姿這點事很簡單,據說孟子就曾因為妻子一人在室內“箕踞”而坐要休妻。
所謂的箕踞,或者是臀部坐在榻上,曲起雙膝,雙足部踩著席榻;或是臀部坐在席榻上,平伸開兩腿。這在稚唯看來都不怎么舒服的坐姿,卻被孟子認為是“失禮”。
別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但既然文人這么記載、描述,那必然反映著當前時代對禮儀的要求。
夏家曾經是平民黔首之家,但不會永遠都是,稚唯自覺身上能被人攻殲的成分已經夠多了,能少點日后被人拿住口舌是非的把柄就少點。
文人士子的筆桿和嘴巴,就連大權在握的秦始皇都嫌煩呢。
要改變,總得慢慢來。
所以哪怕后來遷居到建章鄉,高腳桌椅都只是在夏家內部使用,對外宴請賓客、招待外客的話,還是用著低矮案幾。
直到與鄉民們混熟之后,她才借著某位病患的引子,讓夏翁制出輪椅。
大概是鄉里多傷退士卒的緣故,建章鄉內部對這種“雙腿下垂”的坐法比較寬容,這就讓稚唯抓到了借口。
此時面對蒙恬的疑惑,稚唯面不改色解釋道“到我這里的,都是來看病的,眼下正值寒冬,來往病患多為傷風傷寒,甚或是咳嗽發熱。”
“小店利薄,此間診室雖掛有草席,但四面透風,無法持續燃燒火盆,致使地面冰涼。若讓病者一直跽坐于藤席之上,不僅會讓他們不舒服,甚至會加重病情。”
“再者,易受寒傷風者多老弱之體。老者精力不支,軀體僵硬,尤其是雙膝、腰、肩,在寒風中更是不適,坐、起之間,難免會讓他們疼痛。再說幼兒、體弱者,他們平日都坐不穩,何況病中呢”
稚唯將半真半假的理由說完,拍拍高腳椅子的扶手,笑道“所以小女就想了個辦法,請大父制出這套專為看病所用
的桌椅,讓病者不用費力坐、起。左右他們看病的時長也超不過兩刻鐘。”
[但我卻可以解放雙腿一整天啊]
稚唯由衷地感嘆道。
秦王政和蒙恬邊聽邊打量著高腳桌椅。
寬大的椅面,微微屈身就能坐下的高度,能供人依靠的椅背,以及椅子上以布包干草制成的柔軟墊子和靠枕,和隨意搭在扶手上可以供人取暖的舊毛氈毯子
二人看得若有所思。
系統悄咪咪問“阿唯,你這理由能取得他們認可嗎”
[他們認不認可無所謂啊。]
為應對某些迂腐古板的病患,稚唯在室內不光擺著高腳桌椅。
但稚唯察言觀色,見蒙恬他們不像是抵觸的樣子,她適時地道“長者和將軍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試,若覺得不妥,那就這邊就坐。”
秦王政和蒙恬順著小女子的示意看向另一邊。
很好,診療室本就不大,這個區域更是狹小,只有一案幾、一藤席。
就在小女子出聲前,室內那一言不發的少年才把案幾上摞著的各種雜物挪開,仔細看的話,案幾不光滑的側邊好像還有不知怎么勾住的細碎艾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