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看向王上以作請示,見王上頷首,才道“方才看得粗糙,不如阿唯再帶我們轉轉”
稚唯一愣“啊”
出去轉轉
確定不是嚇人嗎
〈85〉
扶蘇在診療室門口站了一會兒,確定里面溝通良好,夏家小女子沒被自家阿父嚇到后,就讓近衛守在門口,自己漫步離開。
這兩間相鄰的食肆里有很多新奇的東西,他想再觀察觀察。
先是與診療區比鄰的半邊區域,其實也不能算是食肆。
這里很亂,靠墻一側雜七雜八擺放著很多高腳椅子,其余地面大多鋪著藤席,看過病的黔首就在這里等待,等夏家食肆的雇工給他們熬好藥,喝了再走。
需要喝藥的黔首們每人都拿著半邊木條,扶蘇在一邊旁觀,見一雇工小心將熬好的一碗藥連同半邊木條送到夏翁那里,老者看看木條上的標記,中氣十足地喊“三十一號三十一號在不在”
很快就有黔首跑過去出聲回應“在在在”
夏翁接過黔首的木條,與自己手中的木條并在一起,若兩半木條的邊緣鋸齒相合,還不算完,老者會對著木條上的文字仔細查問“叫什么名哪里人士你是家屬家屬不行,你帶著人過來喝走不過來啊”
夏翁招手叫過一名少年,讓他端著藥跟家屬走,囑咐道“一定得看著病者喝完哦”
與端碗動作的小心不同,少年爽利地答道“放心吧夏翁都多少個了交給小子”
扶蘇見狀輕笑,這木條是借鑒了集市上的貨品交易管理辦法,防止藥碗被錯領、冒領。
在這里喝藥,就省得黔首們回家后再費柴薪熬藥;另外,藥湯不是尋常吃食,當場喝還能避免不懷好意之人鉆簍子鬧事。
一舉數得。
若這是夏家小女子想的辦法真是機靈。
除了熬藥喝藥區,夏家食肆門外還壘著土灶臺,斷斷續續加熱著專門對外市賣的防寒湯,有不要錢的蔥姜水,也有不同價格、純正的中藥湯。
幾乎每個過路之人,都會被辛辣的味道吸引過來,喝上一碗蔥姜水,整個肚腹都暖了。
扶蘇讓隨行的侍者去準備些干凈的碗,卻沒要蔥姜水,而是再往前走走,來到隔壁的食肆。
這兒的門口有同款土灶臺,只是一個灶口加熱著菽漿,另一個灶口后,站著一位大冬天光著半邊膀子的壯漢,壯漢手持長箸,正在專心炸豆腐丸子和豆渣丸子。
菽漿的醇香和丸子的油脂香隨風飄出四里地,惹得周圍人頻頻吞咽口水。
葉老板娘裹著厚厚的羽絨服,不嫌冷地站在門口招攬生意。
終于有人忍不住上前問了兩句,似是聽到了灶臺上沒有的東西,露出疑惑之色,葉老板娘
便從灶臺下拎出一個木桶,掀開上面的干凈麻布,露出下面白嫩的、微帶淺黃的豆花。
“直接吃就行,若是想吃咸的,咱這里有大醬、腌制的葵菜可以加,看你要什么”
那客人顯而易見的,陷入了糾結。
葉老板娘看到圍過來的人群光東問西問就是不買也不急躁,笑吟吟道“里面可以進,不買看看也行。里面有什么賣啊有藤椒魚湯、老鴨粉絲湯、蛋花湯對還有我身上的這種冬衣”
人群中有人艷羨道“我知道這冬衣是叫羽絨衣吧我們里有戶老者就得了一件,愛惜得不行呢。”
這話引發了眾議,這個說“我隔壁家也有”,那個說“不光衣,還有被呢”,也有人知道多點,耐心回著問“怎么才能得到”的黔首,道“只有沒人照顧的老者、有奶娃娃的貧寒之家才有哩”,說到最后就有人不免提到“都是長公子心善啊”,然后引起共鳴。
扶蘇心念復雜,聽到身邊侍者討好的奉承,心情更是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