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道“紙還可以再改良,原理是一樣的,材料不是非得用桑皮。”
章邯點頭道“已經在試了。”
稚唯隨著他在工作區轉了一圈,發現,哪怕她什么也不說,這些工藝成熟、善于觀察的匠人們自有章法。
目前他們正在嘗試的材料主要是竹子、苧麻和構樹皮。
前兩者是制作竹簡常用的,也是工匠們熟悉的材料;而構樹與桑樹同屬桑科,外形看起來像,那種纖維的質地也接近。
這些確實都是能造紙的原料,構皮紙做好了甚至能實現千年不腐。
稚唯覺得沒什么可指點的,說到底她只是懂得皮毛而已。不講條條框框,說不定匠人們舉一反三能做得更好。
她轉而提及自己要制作一些東西,已經領到王令的章邯會意,著人去找工匠前來。
在等待的時間里,兩人隨意聊著聊著,說到了火炕。
夏子推對自家猶女的事從來不會敷衍,在從稚唯這里得知火炕的作用后,他直接將都城內手藝最精湛的老泥瓦匠請來夏家鉆研、試驗,終于趕在下雪之前將火炕建造成功。
夏家三口人本以為猶女女孫口中所謂的“火炕暖和”大概就是跟穿羽絨服一般暖和,等真實體驗過火炕的“威力”,才知道竟是他們想象力不夠。
有一種冷,叫做長輩覺得你冷。
夏媼生怕女孫會在夜間受風被凍,恨不得從晚到早給她燒著火炕,隨時讓女孫保持溫暖。
可夏家幾口人雖然不住在同一屋,但炕道卻是相通的,只要一在庖廚點起爐灶,那么所有人的炕鋪都會熱起來。
于是,當外面的寒風刮得人臉生疼時,屋里如夏家父子這般體格健壯的,晚上睡覺卻熱得只能穿單衣,沒幾天竟然都上火了。
稚唯哭笑不得,趕緊抓藥熬湯給大父叔父,然后提醒大母,火炕外圍現有的磚土不夠耐火,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別燒這么熱,況且一冷一熱更容易受寒,夏媼這才有所克制。
砌火炕最好要根據房屋結構來確定位置,大范圍動工動土之際,稚唯和家人的床架子都沒地方放,顧不上考慮天暖之后還睡不睡床,只能先統統都挪到糧倉中。
這些都不是小動靜,瞞不過左鄰右舍,稚唯又不打算保密,沒兩天,這好東西的存在就傳遍了鄉里。
老泥瓦匠受到了鄉民們熱情的追捧,短暫的飄飄然過后,進而陷入到甜蜜的煩惱之中。
原因無他,火炕的真實建造雖是他完成的,但初始圖紙和想法可不是出自他的首創啊
凡是手藝人都重視傳承,必定知道家傳技藝被人剽竊是件多么糟心的事。
老泥瓦匠一把年紀了,
不打算臨死前砸自己名聲,所以,哪怕面臨財源滾滾一大筆財富,仍是咬著牙拒絕給別家盤火炕。
稚唯壓根沒注意這些細節,畢竟在她心里,火炕又不是她發明的。
恰好那時候,夏家幾口人正忙著為醫館坐診、開食肆之事做最終的準備,成日早出晚歸待在集市商鋪里,家里的鵝、羊都得自己找食吃。
鄰居若是早上晚起一會兒都看不著他們的身影,哪怕碰到了,見他們如此匆忙,也不好意思開口說。
直到韓信從學室歸家,聽鄉里人談及“夜里發熱的寢具”,回去向韓母問清“那是何物”后,主動上門請求給體弱的阿母建造火炕,稚唯這才懵然得知前因后果。
都道是禍福相依。
這一番小波折,陰差陽錯完成了一次火炕的預熱。
等稚唯擺明態度后,前頭沒掙上錢的老泥瓦匠現在數錢都數不過來了總有不差錢的富家想趕緊在落雪前享用上“溫暖的寢具”,為此不惜幾倍得加價。
但另一方面,想盤火炕的人太多,就算老泥瓦匠不吃不喝帶著兒子、徒弟一天十二時辰得干,也掙不完這些錢。
于是,他只能放棄“獨家”的想法,趕緊叫來其他鄉人和關系好的泥瓦匠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