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尋思他臨走前得敲打敲打這位侍女,這也是為她自己好。
夏稚唯一直是個戒備心很強的人,立場擺在這里,就算辛夷做得再貼心,她都不會把辛夷當成自己人,如果這位侍女不小心惹怒陛下,那她就徹底里外不是人了。
“郎中令說什么呢”
昔日的女御長對此一臉嫌棄,毫不客氣道“臣的主子是陛下,這一點時刻不敢忘,不必您提醒。若郎中令無事,就趕緊回去吧,辛夷要去幫女官干活了。”
被趕客的蒙恬“”
嚴格來說,“女御長如侍中”,蒙恬身為郎中令,哪怕辛夷官復原職,官階也遠在他之下。
但辛夷身為內宮女官,他還真管不了她,一時硬是被懟得說不出話來。
糟糕,怎么感覺他才是里外不是人的那個
偷偷旁觀全程的稚唯“噗”
她早已知道辛夷的原職,并不覺得驚訝。
“女御長”或者“宮長”名義上是皇后的女官,秦始皇沒立后,卻在這個本該是虛職的位置上安排了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需要女官協管后宮,但又不想讓楚夫人有皇后之實。
里間緣由有點彎彎繞,涉及復雜的政治形勢,拋開這些不談,辛夷的實際權利很大,但說出去總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僅僅最初對稚唯模糊提過一次。
也正因為
知道辛夷原職,稚唯才認定這種秦始皇的心腹根本無法變成自己人。
不過稚唯不在意,她只要知道辛夷對宮中之事非常了解即可。
只能說,蒙恬的確是好心,只是雙方存在信息差。
稚唯抽空送了些東西給蒙恬當作關心她的謝禮,接著轉頭繼續忙于整理匯總調查問卷。
之后,稚唯就一直在等時機。
而找個時機來得實在是太巧。
歲首年宴上,諼年公主因“惡聞魚腥”召醫,被太醫令親自確診懷孕,“最佳孕育時間可人為推算”被證實可行。
稚唯由此正式上書,提出近親結婚的危害,依據自然就是她的那些調研數據。
面對有理有據且有備而來的夏女官,朝臣們的任何反駁都顯得薄弱,除了“說古”,翻來覆去得言男女血脈在宗法上就是有差別以外,別無他法。
畢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可被老頑固抨擊的稚唯依舊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廷議上。
往日這些朝臣經手的都是國家大事,這次卻熱切得討論起婦人生育之事,還討論得熱火朝天。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利益。
大秦施行郡縣制,可縣長和縣令完全不一樣。
縣長的官秩只有三百至五百石,縣令的官秩卻是六百至一千石,而決定它們區別的就是戶數。
即,縣內戶數不到萬戶為縣長,超過萬戶為縣令。
不僅如此,六百石官秩以上就是“顯大夫”,到了這一級別,才算“宦及知于王”。
想想吧,全國那么多“縣”,那么多官吏,要如何從中脫穎而出讓帝王知道有你這個人呢
除了劍走偏鋒,或是做出大貢獻,最踏實的辦法就是鼓勵轄區內的黔首生育、分家,增加縣內戶數,變成顯大夫。
參加廷議的朝臣雖官至三公九卿,但誰還沒幾個同鄉、好友、心腹或者依附的屬官啊,這可都是他們的政治資本與關系網。
可要怎么推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