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聞言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抵得過誘惑,走過來小心翼翼地接過他手里的饅頭。
還關切地問了一句,“你生了什么病啊嚴重嗎”
“不嚴重。”祝卿梧不甚在意地笑著一下,“你們快吃吧。”
“謝謝”
小孩兒說著,捧著饅頭跑了過去,分成了五份,最大的那份給了春妮。
他們大概是許久都沒有吃過饅頭,因此吃得認真又小心。
吃完之后還不舍地地舔了舔手指頭。
這個饅頭成功拉進了他們的距離,吃完后那幾個小孩兒圍過來問道:“你怎么睡在這兒啊”
祝卿梧笑了笑,“因為我沒地方可去。”
“那你要去我們家嗎”
其他小孩兒聞言也爭著說道:“去我家吧,我家也行。”
祝卿梧笑著拒絕了他們的好心邀請,只是回道:“我很快就會離開這里。”
“你要去哪兒啊”
祝卿梧想了想,回道:“我也不知道。”
“既然你不知道要去哪兒不如就留下吧。”最大的那個孩子說道。
其他小孩兒一聽,也紛紛應和道:“是啊,留下來吧,我們會挖野菜,摘野果,等春天了,去山上采給你吃。”
祝卿梧看著他們臉上真摯的表情,突然覺得這個提議也很不錯。
于是便暫時留了下來。
他從小孩兒們的口中得知這里叫梨白村,因當地的梨白酒而聞名。
從前他們村的梨白酒甚至可以進貢到皇宮里去。
只是這些年連年旱災,生活艱難,加上光帝和新帝都不好飲酒,便慢慢沒落了下來。
年輕力壯些的都離開了這里,想去外面拼一拼前程。
只留下一些老弱婦童還在這里,只是生活也更加艱難。
“今年一直下雪,好多地方都遭了雪災,爹娘每天都去山上挖野菜,但還是吃不飽飯。”
祝卿梧心疼他們,每日的饅頭就多買了幾個。
小孩兒知道他也不易,更怕給他帶來災禍,因此從沒聲張些什么。
只是每日來這巫廟找他。
祝卿梧閑著也是閑著,干脆教起他們識字來。
他們對祝卿梧很尊敬,一起喊他,“祝先生”。
祝卿梧說過很多次不必這么叫他,但小孩兒們堅持得很,怎么也不肯聽。
祝卿梧便也隨他們。
只是還沒教幾日,年紀最小的春妮便被父母賣了,給人為婢。
下課之后,他們和祝卿梧詳細說起了這件事。
“春妮的爹爹去郢都做工,不知怎么摔斷了腿,掌柜也不管,給了點錢就打發了出去,但那點錢根本不夠,她爹是一家之主,為了給她爹看腿,只能把她賣了。”
小孩兒們似乎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并沒有多難過。